北大110周年校庆系列图书推介:《我心中的北大精神》

编者按:

一百一十年的梦想与光荣,一百一十年的探索求真和锐意进取,北京大学给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创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北大精神”。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科学思想,这一切又与耿直不阿的人格操守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已成为这块圣地不朽的灵魂,成为北大师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在北大即将迎来建校一百一十年周年之际,北大新闻中心策划推出110周年校庆“图书推介”专题栏目,作为校庆的“精神献礼”。让我们伴随着北大奋进的脚步,以校庆系列图书为切入点,展现北京大学的良好师德风范,反映北大师生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形象,诉说北大精神的永恒魅力。

为迎接北大110周年校庆,引导北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继承、弘扬北大传统和北大精神,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积极投身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北大团委于2007年面向全校团员青年开展了“我心中的北大精神”主题征文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投稿,在深入体会“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传统的基础上,紧扣迎接北大建校110周年的主题,结合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际,通过论文、散文、诗歌等生动形式,共话对北大精神、北大发展和北大110周年校庆的看法,充分彰显了当代北大青年对北大传统的继承、对北大精神的体悟,以及在新时期所展现的以志愿精神、环保理念等为特征的新精神新理念。

校团委从近150篇投递稿件中选取了80篇优秀文章,并收录校团委理论研究室2007年所作《北大青年的新精神新理念调查》,编辑成《我心中的北大精神》一书,并于2008年5月初出版,作为北大110周年校庆的献礼。

袁行霈老师写过一篇散文《我心中的北大》,说道:“我觉得北大有一股力量,有一种气象,有一个不可测其深浅的底蕴,唯大海才能比拟。”诚然,“一百个北大人就有一百个北大”,那么一百个北大人的心中也就有一百种对北大精神的理解。作为新一代在燕园读书、生活、学习、成长的北大青年,他们内心的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书收集的征文以北大学生的作品为主体,这些文章全部出自北大青年自己的笔下,体现了北大青年自己的心声。他们从不同的年代和视角,用不同的笔法勾勒和演绎出了每个北大青年内心中的北大精神。本书在组稿过程中,立足普通学生的视角,旨在透过同学们各具特色的语言,对新一代北大青年内心的北大精神有一个全景式的客观陈述。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同构成对北大精神的真实解读。

一位哲人说过,低级的传承是靠文字记录,高级的传承是靠思潮的涌动。本书第一部分––“家国天下”,正是北大青年涌动的思潮在激荡火热的青春。他们站在理论的高度,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提醒一种责任,用睿智真诚的语言直探北大精神最本质的内核。

春天的蜂忙蝶舞,夏天的烟柳风荷,秋天的残荷红叶,冬天的瑞雪青松,进入北大已经很多年了,燕园的风景还是让我着迷。的确,北大精神不是高高在上,供人顶礼膜拜的祭坛神龛,而是真实地融入北大校园一草一木的性灵和气质,是一种流传于每个北大人血液当中的情感:感动、心痛、温馨、浪漫、伤感、欢笑……本书的第二部分––“情牵未名”,就是一部当代北大青年的心灵史。

作为一块精神的圣地,北大从来不缺少对自我的锐利反思,正是这种反思让北大在110年中能够守正创新,也使每个人都感受到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而热血沸腾。本书的第三部分––“我思故我在”收录了北大人对自我的批评与思索。在时代的大潮中,北大何去何从,这所百年老校怎样扬起精神的帆,北大青年的这些思考值得深思。

“燕园有我•燕园由我”,这里是全书的第四部分,记录了北大新生与毕业生对北大精神的独特感怀。有诗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的,也许走出了北大的人和即将跨入北大门槛的人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份情愫,才能更加细致入微地流露北大精神的至真性灵。

本书还收录了北大团委于2007年所作的《北大青年的新精神新理念调查》。该调查立足于时代特征、北大特色、青年特点,用问卷调查的科学方法,全面勾勒了当代北大青年的微观个体生活和宏观群体面貌,生动明朗地展现了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当代北大青年的新精神新理念。

编辑:致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