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我的北大青春纪事】王露:抉择

【编者按】又是一个七月,又是离别时节。在毕业生即将离开永远的校园的时候,回溯走过的四年大学生涯,他们会怎样记录自己在燕园的成长点滴?他们会对母校、家长、老师和同窗表达怎样的诚挚感情?他们又将对在读的学弟学妹们讲述怎样的成长心得?为了给毕业生们提供一个记录燕园生活、表达感恩之情、讲述成长心得的良好平台,学生工作部启动了《我的北大青春纪事——北京大学2008届毕业生毕业纪念文集》编撰工作。在北大新闻网的大力协助下,学工部将从征集到的毕业文章中择其精华予以刊载,用文字作为即将开始新生活者的青春纪念,也把他们的叮咛和建议留给他们关爱的后来人。

 
数学科学学院 王露

个人简介:河北邯郸人,高中毕业于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将要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博士专业。曾任数学科学学院04级4班团支部书记、北大团校秘书处副秘书长、学生服务总队数学分队分队长。2005、2006年随团校分别前往广东徐闻、大庆社会实践,2006年参加京港澳交流营。获2005-2008 校长基金资助,获2004-2008 唐仲英奖学金。

座右铭:曾经努力过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

 

转眼间,大学四年的生活就已经进入了尾声。四年的生活真的和高中时所想象的有很大的差别。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生活不再像以前一样被人规划得井井有条。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由、专注与学术,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会突然觉得自己很迷茫很无助。如果你从小就是一个有志向,并且一直坚定的秉持着这个理想的人,那么恭喜你,大学的生活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可惜,我不是这样的人。不过我很高兴在大学期间做出了一次次正确的选择,这让我也得以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四年大学生活。

可以说,我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大学的前两年,我属于活跃于学生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后两年,我则是一个钻研学术、足不出宿舍的“宅男”。能够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充分的体验这两种不同的生活,也正是我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理性与激情的融合——我的学生工作

在进入大学以前,我就期待着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期待着不用像高中时那样每天只能学习学习再学习。刚进入北大时,作为一个从小一直都沉浸在学习中的我,想在大学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于是,我申请当上了班级的团支书,也由此和北大团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第一次听说团校时,我曾以为团校和党校一样,是一个知识讲座形式的培训学校,不过渐渐的我发现了她的特殊魅力。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北大团校参加的第一次活动。当时,其他的同学已经进行了两次见面会,而我因为院里有事,两次活动都没能参加。而那次班级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选出班级的辅导员。那时我不知道辅导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只是听师兄师姐解释过:辅导员就相当于高中时的班长。我当时就想,做“班长”也不过就是帮忙通知大家一些团校的会议讲座之类的,也没想太多。班级会议上,樊敏师兄让每个人都上台作一个“竞职演说”。我是最后一个上台发言的。当时现场气氛已很紧张了,我出于想把把气氛调节得活泼一些的心理,上台的第一句话就说道:“现在由我来作一个总结陈词……”我也没想到这句话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就这样,我成为了这个班级的辅导员。

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当时实在太幸运,也许成为团校的辅导员可以算是我入北大以后作出的第一个无悔选择。

在参加了几次团校的例会后,我发现,在团校中,我们并不只是被动地参加团校活动,而是和其他学生社团、组织一样,可以由自己来组织活动。这既让我兴奋,又让我头疼至极:从小到大,我连参加活动的次数都很少,这下却让我来想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并组织大家参加,更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很多师兄师姐都给了我极大帮助。在团校颁布了每两周举行一次活动的制度后,樊敏师兄给了我第一个帮助:正是他的提议促成了我们的第一次班级活动,也开始了我们两班的合作历程。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是师兄的帮助使我们的班级活动有了良好的开端。

记得第一次听讲座的时候,秦老师说过,大家来团校的目的就是来“失败”的。我当时听了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并不认为组织一个活动能承受什么失败。可没想到这短短的一学期,我却遭遇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失败。从试图组织参观清华水利水电实验室,到想请新东方老师来作关于英语的讲座,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没有成功,再想到自己在团校例会上每次都信心十足地提出了活动计划甚至还请求了组织帮助,最终的失败真是让我无地自容,也是在这些失败后,我才真正理解了秦老师的话。这一次次的失败让我学到了许多处事之道,感谢团校的宽容原谅了我一次次的失败,感谢团校给了我这种特殊的锻炼机会。在属于团校的记忆碎片中,给我最深印象的一段生活是:有一整周,我每天晚上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参加团校或班级活动,活动结束后都得补作业到很晚。那周的生活真让我记忆犹新。我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没有成为一名“逃兵”,也感谢这段生活使我学到了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使一切都井井有条,并在繁忙中找到乐趣。在经历了这些“繁忙”后,我开始真正地渴望为团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实我原来从来没有想过,一年之后的我还能够留在团校而且还做到一个中层“领导者”。想来恐怕就是自己自小以来好运气的延续吧。既然处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把它做好,这是我在学期初的目标。但是在进入第二个学年以后,我的课程变得十分繁重,对于自己是否能胜任,心中很没底。幸而朋友们的信任给了我最大的动力,让我忙碌的生活也变成了一种享受。现在想来,正是那一年的生活,让我在以后面临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从容的面对。

在秘书处招新的时候,我见到了05级的DDMM们对于新的大学生活的憧憬,突然间感到自己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不能够让他们对于团校失望,要帮助他们在团校之中能够得到自己所想要得到的东西。在团校的两年的生活,有着无数的辛苦与委屈,但更多的是和一群朋友一起做事情时的快乐。两年时间使我改变了很多,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在这时,我作出了我的抉择:不论功过得失,最终归隐江湖。

想想自己的“工作”生涯,似乎我的很多时间都是是在校团委在团校做事,为我们的学院我又真正做过些什么呢?现在想来也是比较惭愧的了。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做了很多的事情,觉得很了不得,可是等自己真正离开时再回想起来,又好像没做过什么。和周围的同学比起来的,也不觉得自己做的比别人多什么。想来想去也就只剩下对于照顾自己成长的张老师、刘math、田老师、樊敏师兄以及赫丹师姐的无限感激与感动,对和自己一起工作的王丹、王晨等很多04兄弟姐妹的思念,对05级众多支持我工作的弟妹们的感谢……

理性与逻辑的支配——我的学习生活

不得不承认,学术和工作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刚推出学生工作的时候自己真的很不习惯,总想插手去做一些事情,中途还曾被吸引着企图“重出江湖”,无奈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这前浪就又被打回到了沙滩上。离开了学工,生活中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重点:学习。只可惜自己不是大牛,所以我只有投入更大的精力才能够把已经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现在很多院系采取高考选择大方向,两年以后再选择具体专业的培养方式。所以,选择专业可能是在大学中,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第一次选择。如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且选择一个比较有“前途”的专业呢?首先,掌握足够的信息是很必要的。尤其是理科,本科前两年是打基础的时候,很少接触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的。这时候和本院的师兄师姐以及老师聊聊天是很有帮助的。应该说,师兄师姐以及老师都是很Nice的,能否能知道一些自己想要的信息就要看你自己啦。

进入专业学习以后,自己的社交生活圈子一下子缩小了很多。虽然,有些时候还会和以前的朋友们聚会聊天,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同专业的同学一起聊聊关于专业的东西。应该说,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更多了,是否能够利用好这些时间恐怕就是你是否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关键。因为我的专业相当于数学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所以平时我看了很多有关计算机的书籍,也学了很多计算机软件,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业的学习可以说十分的平淡,但是每一次自己能够做出一些成果都会觉得很兴奋。尤其是在本科生阶段就可以和其他研究生做一样的课题更是让自己很有成就感。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很喜欢学术生活的。

出路问题

步入大四以后,出路问题可能就成为了讨论的首要话题:出国、保研、考研、工作,各有各的特点。不过如果真的是要在进入大四的时候才开始考虑出路问题,那就显得太迟了,因为不同的出路都会需要不同的准备。但是,能够在已进入大学就已经为自己将来设计好完整的规划的人恐怕也是少数吧。我想,经过大一的适应生活以后,在进入大二的时候决定自己的出路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

我最后作出出国的选择,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去一个更学术专业的地方更好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想出去长长见识开阔眼界。从那以后,在本就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又添加了新的元素——英语。很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考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不过,要出国是要看综合的实力,虽然纸面上的成绩不是那么的出众,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己专业中做出的一些成果,最终算是拿到了一个另自己满意的offer吧。

也许人都会有这样的毛病:只有在快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珍惜。只有在现在这个时刻我才真正的体会到在北大四年的难得。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即将前往世界各地,珍惜眼前,恐怕是我唯一能够做的了。

 

 

编辑:文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