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育救灾”具样本意义

北京大学学工部部长马化祥透露,志愿到灾区工作的北大毕业生,将一次性得到3000元奖励。去西部其他城市就业的学生,将获得2000元奖励。 (6月18日京华时报)

笔者注意到,除了上述物质奖励举措外,为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参与灾后重建,对于志愿到灾区工作的毕业生,北大将按照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相关政策对其进行表彰。同时,北大还特别制定了针对灾区新生的“三对一”结对子活动,以帮助他们克服灾难带来的心理阴影。辅导员侧重于新生的管理和学业指导,高年级学生侧重于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校友则侧重于为新生成长成才引路。

由此可见,北大推出的一系列“教育救灾”特殊政策,将通过毕业生的积极响应惠及灾区人民,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北大心系灾区的善意与爱心,同时也折射出教育者一份可贵的社会责任。

一位著名大学校长曾说:“如果没有北大,中国的现代史就有可能重写。”北大率先在血与火的年代里,为唤起民众觉醒、挽救民族危亡贡献了力量,被公认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北大始终不渝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联,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大学师生满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赤诚,与全国人民一起投身民族振兴的伟业。汶川大地震后,北大与全国人民一道,在第一时间利用各种形式投身抗震救灾。北大学子一向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使北大成为毕业生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多的名校之一,北大学子们用行动告诉人民:“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北大学子一定会将去灾区工作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回馈社会和报效国家的难得机遇。灾区重建家园有北大学子的加入,一定会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

期待北大“教育救灾”的务实之举能成为所有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以人为本,面向灾区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救助的样本。( 梁江涛)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