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骨干训练营分团赴祖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体验改革开放成果

6月24日早晨,作为“先锋行 中国新”2008年北京大学学生骨干训练营奔赴祖国各地的13支团队之一,满洲里分团率先踏上实践行程,从北京乘坐列车奔赴满洲里这座草原名城。团队将在当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调查学习我国陆路口岸代表地区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学员们在北国第一门合影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下辖国家级的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国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赉诺尔矿区和自治区级东湖创汇农业区。

抵达满洲里市后,实践团受到了当地团委的热情接待。满洲里团市委副书记周博等领导对北京大学学生骨干训练营实践团的到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双方就满洲里市的总体发展状况和北京大学学生骨干训练营的总体情况展开了交流。之后,在周博一行的陪同下,实践团走访了满洲里互市贸易区、中俄公路口岸等主要的对外贸易部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统计数据,迈出了本次训练营改革开放三十年调查行程的第一步。另外,实践团还参观了国门、界碑以及套娃广场等市内主要景点。

团队成员通过学习满洲里市相关经济建设情况,了解到满洲里是中国木材进出口最大的陆路口岸之一,木材加工业也是合作开发区的支柱产业。6月25日,实践团在团市委和开发区团委的协助下,到木材加工代表性企业三峡木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访谈。访谈过程中,满洲里市合作区团委书记张颖同志首先介绍了满洲里市木材加工业的总体情况。她说,目前开发区主要利用俄罗斯进口木材进行落地加工,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有130余家大陆及港澳台的公司企业入区,形成了年600万立方米的原木加工能力和190万立方米的干燥能力。之后,公司总经理刘振创先生介绍了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我国木材加工业的概况。访谈结束后,实践团在厂区负责人的引领下,深入加工车间内部参观学习。同学们就木材产业、农林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各种问题,在实践体验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训练营学员在木材厂车间调研学习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训练营实践团将遵循“先锋行 中国新”的整体理念,逐步完成整个访问调研的计划,对满洲里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将北京大学学生骨干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留在这座美丽的草原城市。

 

编辑:致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