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奥运十日谈】之九:兼容并包,开窗放入大江来

编者按: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北京大学体育馆的奥运志愿者们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满怀热情正式进入场馆持证上岗。在不远前的测试赛中,志愿者们曾经以蓬勃的热情感染彼此、以真诚的态度无私奉献、以高昂的斗志勇克难关、以宽广的胸襟兼容并包……今天,传统继续,荣光再造,奥运的到来带给他们全新的身份——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场馆赛会志愿者。

1158名北大体育馆志愿者牢记总理嘱托,以严肃的态度不断提醒自己“服务奥运,我们准备好了吗?”在这最后的十日中,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促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全心投入的服务热情推动他们在困难面前甘之如饴、淡然处之。十天奋斗,十天成长,面对挑战,面对机遇,面对奥运这一百年盛事,北京大学体育馆志愿者立志,续写国球缘分,共迎奥运荣光

兼容并包,开窗放入大江来

2008年8月,北京大学体育馆出现了一批“特殊”身影:他们是客人——很多人第一次来到北大,对这所百年学府和崭新的体育馆充满了新鲜感和陌生感;他们也是主人——在十二天的赛程里,他们将和北大的志愿者一起微笑服务,点燃激情。他们都是来自北大以外各高校和单位的志愿者。在这个难忘的八月,北大体育馆场馆团队秉承北大“兼容并包”之传统,喜迎八方客,笑纳万国风。

“乒乓人”的“乒乓梦”

“我是来追梦的。” 竞赛组织业务口志愿者黄康说。

黄康来自北京体育大学乒乓球专业,他现在的“头衔”是北体大乒乓球协会会长。仅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乒乓球在黄康生命中的分量。大一时,黄康作为主力选手来北大参加“美金龙”杯乒乓球赛,并夺得团体第一名。当时,北大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浓厚的人文氛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年后,他又一次来到北大。两次造访,都是为了一个乒乓梦,不同之处在于,上一次他是客人,这一次他成了主人。 “我当时要做乒乓球比赛的志愿者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我非常热爱乒乓球这项运动,而且与我的专业对口,我有一种为它服务的冲动;另一方面比赛举办地是北大,我想再来感受一下北大的氛围。” 说到奥运,黄康有一种躬逢其盛的感觉:“能在北大这所‘国校’亲历‘国球’比赛,实在是很幸运。但是幸运的背后我也见到了竞赛组织工作的不易。能够解决这些困难得益于来自不同学校同学的相互帮助。”说到对北大同学的感受,黄康觉得北大同学都很热情、踏实。“我们都和北大同学磨合得很好。我们这个口的主要工作是接待技术官员,体大同学英语水平有限,很多时候需要北大同学帮忙;而北大同学遇到一些乒乓球专业知识时,往往需要我们帮忙。”说完后,黄康笑着补充:“我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这几天认识了不少朋友。” 黄康认为,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成功举办,需要不同学校不同单位人员的相互配合。“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但是我们为了同一个乒乓梦走到了一起,实现这个梦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也在奥运当中得到了体现,这也是我在志愿服务中最大的感触。”

是服务更是提高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厉轶群擦了一下头上的细汗。

还在测试赛时,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语言服务业务口韩语志愿者厉轶群突然接到通知去做翻译,场合是一个特别的记者招待会。迥异于平常的气氛让他有点不知所措,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台,才发现主席台上坐的是韩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柳承敏。

第一次面对大牌明星,面对这么多的媒体,坐在翻译席上的厉轶群心里紧张极了。“我不停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放松,一定要放松。终于,我稳定了自己的情绪,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有了这次经历,厉轶群不断找机会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经过测试赛,我们看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为了更好服务奥运会,我就找各种机会学习。”

这个暑假,厉轶群为一个韩国大学生访问团做随行翻译,走了南京、长沙等五个城市。他坦言:“做随行翻译其实很辛苦,我根本没有心情游山玩水,唯一的想法是充分利用这个宝贵的语言环境,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为奥运服务。”

厉轶群还认为,虽然不是北大学生,但是他与北大的志愿者磨合得很好:“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的是不同语种,但我们都是为了服务奥运这个目标,走到一起来的。”除此之外,北大等其他学校的志愿者给了他很大启发:“在工作的间隙,我看见很多北大同学学习,这种氛围给我很大影响,我慢慢地也开始像他们一样,抓住每分每秒的时间学习。我们平时也会交流学习外语的经验,受益匪浅。”

“我不仅是来服务的,还是来提高的。”厉轶群这样总结志愿者的宝贵经历。

来自海峡对岸的微笑

对来自台湾大学的钟先怡来说,志愿服务的号角在她踏上祖国大陆土地的那一刻就已经吹响了。

钟先怡服务于北京大学体育馆观众服务业务口。她接受志愿者培训的第一课是艺术学院朱青生教授的“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艺术”。“朱教授在课上传达了一种理念,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的时候应该持有一种包容心态。其实我觉得奥运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参加本次奥运会的运动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不同文化圈,他们都是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走到一起的。”

钟先怡8月6日才飞抵北京首都机场,她在大陆迈出的第一步是在为奥运新修的第三航站楼。热爱体育的她为了切身体验奥运的氛围,也为了深切感受大陆近些年的发展,选择了来北京做奥运会志愿者。“奥运是全人类的盛事,这次在北京,我想抓住机会躬逢其盛。”

说到即将开幕的奥运,钟先怡表示:“希望我能够以最佳状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世界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她开心地笑了。

钟先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北大心理系07级本科生张祖贤也来自台湾。甫一进校,她就投了简历要求参加奥运志愿服务。

在北京生活过一年后,张祖贤颇有感触:“在奥运筹备期间,13亿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表现出惊人的团结,深深震撼了我。我在公交车上经常听见北京的妈妈教导小孩时说‘我们是奥运东道主,要讲文明’,还有很多志愿者牺牲休息时间,参加培训和服务却无怨无悔,我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了。”

说到这几天志愿服务的感受,祖贤表示很快乐。“有一次为检查志愿者的工作情况,我被要求扮作台湾记者故意找茬,看看志愿者怎样应对。但志愿者都应对得很好,在快乐之中我们都得到了提高。”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为了奥运,不同学校的志愿者们在北大和谐共处,并肩战斗,点燃激情,奉献青春。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更高、更强。”他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履行志愿者的光荣职责,向世界兑现自己的庄严承诺:为了北京奥运会,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文/志愿者业务口 王家柱、弓健)

 

编辑:文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