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三十年座谈会在北大举行

伴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如歌岁月,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也走过了三十年的辉煌历程。12月23日下午,“纪念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三十年座谈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二十多位与会嘉宾在总结过去三十年研究生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

此次会议由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主办。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郭新立,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重点建设处处长赵玉霞,北京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秘书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浙江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柯炳生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生院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前任秘书长韩启德院士,专程赶来出席了本次座谈会,使与会人员深受鼓舞。

会议由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轮值主席、厦门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孙世刚教授主持。孙世刚对过去三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回顾。他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张,使我国由研究生教育的小国迅速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国家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大力进行学科建设,积极发展国际交流,研究生导师数量快速增长,培养出众多各界精英,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历任主任,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浙江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卫,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先后在座谈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

 
出席会议的四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从左至右:杨玉良 赵沁平 周其凤 杨卫)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发言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表示,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此次座谈会将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在过去三十年内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总结,对今后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他指出,中国恢复研究生教育是邓小平同志确立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中的英明决策,三十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心下,几代教育人共同努力,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京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秘书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发言

北京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秘书长周其凤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三十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突飞猛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生院规模、数量显著提升,导师队伍日益壮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周其凤强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要在总结过去三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继续努力,全面提升研究生质量,努力推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进行转变。

浙江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卫在致辞中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杨卫表示,在当前研究生培养规模日益扩大、导师队伍人数不断增多的现状下,应当切实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准,同时创造合理、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有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多样性培养,增强不同学科、不同院校间的互相交流,塑造一批有自身特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研究人才。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指出,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世界上确立了学位教育大国的地位,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性认可。在此基础上,中国研究生教育要完成三个合理化:区域结构合理化、学位层次与类型结构合理化、专业领域结构合理化,使研究生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研究生招生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待遇,以此促进研究生质量的提升。

随后的座谈过程中,与会嘉宾就合理分配研究生教育资源、改良研究生招考机制、加大博士生生活资助力度、提高导师队伍素质等重要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Graduate Schools 缩写为ACGS)于1999年11月26日由全国33所研究生院一致建议成立,秘书处挂靠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全国57所研究生院为联席会会员单位。联席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改革和发展的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促进我国研究生院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摄影:齐靓

编辑:聪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