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研究和教学:动态与趋势”学术研讨会召开

2008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联合主办的2008年“东方文学研究和教学:动态与趋势”学术研讨会在北大民主楼召开。近40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北大。这是国内东方文学学界集中研讨东方文学动态和趋势的一次学术盛会,其目的在于共同关注、商议、研讨东方文学学科的发展与现状。

开幕式由北大东语系副主任魏丽明博士主持,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安教授致欢迎词。张玉安教授简要概括了我国东方文学研究的现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加强学界内部的彼此联系,增进沟通和交流,并以“我们不怕被边缘”的有力话语表达了自己对东方文学研究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的信心。

张玉安教授做了“‘东方民间文学研究’课题介绍”的发言。刘曙雄、赵白生、陈明、陈岗龙、裴晓睿、唐孟生等老师就 “东方传记文学研究”、“漫谈‘西域梵语与胡语文献中的大乘佛教神话研究’课题的思路”、“《三国演义》在东方各国的流传和影响”、“东南亚文学经典的翻译与研究”和“印度近现代文学史”等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正在从事的课题作了报告。通过这些课题的介绍,与会者可以了解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的近况和研究重点。此外北大外国语学院东语系的王浩、赵玉兰老师就 “蒙古翻译文学本土化研究及理论阐释——策•达木丁苏伦比较文学思想研究”和“重译《翘传》的动因及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为题做了有针对性的发言。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两位研究员石海军和穆宏燕的发言分别是“后殖民:英印文学之间”和“波斯古典诗学之诗人论诗”。

东方文学研究的生力军之一是全国各大高校文学院的研究力量,主要是在中文系从事相关研究的老师们。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向远教授作了题为“传统民族文学的现代化即为‘国民文学’——试论国民文学的形成与提倡”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做大会主题发言的老师还有:南开大学的王立新教授的“当代诗学理论视野下的圣经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卢铁澎教授的“东方文学民族性和现代性”;天津师范大学黎跃进教授的“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几个问题”;青岛大学侯传文教授的“东方诗学研究引论”;福建师范大学蔡春华博士的“冈仓天心研究: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亚洲言说”。与会学者们的关注点基本都在理论建树方面。这反映出各大高校文学院研究队伍的普遍研究重心和关注点,体现出这一研究力量群体的理论视野和对东方文学理论研究建构的强烈责任感。

“东方文学青年沙龙”集中关注具体的文本研究和教学研究。和文本研究相关的发言有:青岛大学马征博士的“对国内东方文学研究的一点看法——以纪伯伦研究为个案”、北大东语系讲师史阳的“菲律宾阿拉安—芒扬人的神话巫术与仪式”、北京外国文化语言大学关立丹博士的“日本历史小说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王艳凤教授的“川端康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关于教学实践的发言有:上海师范大学王升远讲师的“周作人与北京大学日语系”、苏州科技大学王燕老师的“高校东方文学教学:边缘化语境下的失衡和坚守”、河南大学邱业祥讲师的“东方文学教学及教材编写之我见”,首都师范大学冯新华讲师的“近三十年来东方文学史类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山西师范大学高超讲师的“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与教学予东方文学教学的启示”、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魏丽明博士的“东方文学系列课程建设”等。

一个学科存在的意义、地位和生存方式取决于从事相关研究与教学队伍及关注者的内在焦虑。正是这些内在的焦虑生成了学者专家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外化成研究的动力。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东方文学研究力量在北大汇聚一堂,共同研讨东方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问题。此次研讨会既有宏观的学科理论研究,又有微观的文学文本研究,还有关涉到东方文学普及教育以及研究后续力量培养的教学研究,这些无不与东方文学的生存状况和教研前景紧密相连。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紧凑而有时效,务实而又新颖,对东方文学学科的进一步稳步发展必定具有深刻的启迪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学者们还达成这样的共识,希望将来进一步深入探讨我国东方文学学科深入发展和广泛开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学界对东方文学学科的科研和教学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并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处境。因此,与会学者们希望相关部门对东方文学教学与研究加以重视,使之纳入中国教育部目录下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生的必修课程,以促进中国东方文学学科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以求学界理性地认识东方文学的魅力,达到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处并深化其交流。

 

编辑:云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