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系列之九】《大学体育》:科学与人文相融,育体与育心并重

【编者按】随着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榜单的出炉,又有一大批一流课程和教学名师脱颖而出。此次,北大教务部与党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教学名师和精品课程风采录》专题栏目,力图书写北大名师风采、展现精品课程魅力。这里记录着大师的音容,镌刻着学者的风范,这里有转身之间的神采飞扬,有悠悠叙述的怀古幽情……让我们走近这些名课、走近这些名师,与他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在精神的世界里遨游。

“三尺讲台”之畔,他们恪尽职守,诲人不倦;“桃李芬芳”之季,他们虚怀若谷,乐在其中;“著书立说”之时,他们甘于寂寞,勤于探索。

我们渴望聆听他们的教诲:中国历史地理,让我们穿梭于塞北江南、白山黑水,沐浴唐朝的风、宋朝的雨;微积分,让我们走进数学的圣殿,体会理性的乐趣;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让我们在缪斯的名义下感受时代的脉搏,探讨人性的真谛;经济学导论,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中明白背后蕴含的经济原理……每一次生动精彩的讲解,都令我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每一次近距离的沟通都令我们心潮澎湃、如沐春风。

精准的分析,清晰的逻辑,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科学;对世事的冷静剖析,对时势的精准判断,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理性;那云淡风轻的述说,优雅清淡的评论,让我们体悟着什么是思辨……他们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经世致用的知识,更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学术殿堂。

思想独立,追求真理,在文明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凭借知识分子的良心勇于担当;取势,明道,优术,他们执着于自身的行动也诉诸于言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淡定与从容,一次又一次感召着我们……他们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前行中生存与发展的本领,更多的则是人格魅力的熏陶。

他们的一笑一颦,洋溢着大师的气质;举手投足,引领着一代学人的风范。“几度春华秋实香,不觉两鬓竟成霜,乐在园中育桃李,三尺讲台天地广。”他们,拘囿于三尺讲台,却舞出了人生最壮丽的豪迈;他们,操持着沙哑的嗓音,却传递了人世间最美妙的语言;他们质朴的语言、低调的作风、和蔼可亲的学者风范,足以让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细品与回味。

【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系列之九】

《大学体育》:科学与人文相融,育体与育心并重

日前,国家教育部推出“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集体合作开设的《大学体育》榜上有名。这是获奖课程中师资队伍最庞大的精品课程。

北大体教部一直以来的“大体育理念”,使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包括了: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代表队以及群众体育四大部分,在众多高校体育课程中分外夺目。五十多人的教学团队是如何将内涵丰富的课程在有限的时间中把四大目标落到实处的?是如何切实将“大体育理念”落到日常的教学中?又是怎样的一个团队运作打造出了这门课程?近日我们走访了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郝光安老师和副主任刘铮老师。

“三个自主”——打造北大的体育教学品牌

北大的体育发展是与学校“以改革开放精神,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思想同步的,也是与北大兼容并包、民主自由作风相一致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北大逐渐总结提出“大体育观”的概念。大体育观的概念就是将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素质和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目标,将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代表队以及群众体育这四部分纳入大学体育的课程中。这体现在北大精品课程的丰富内容中,从体育教学而言,北大共开设四十多门体育课,从球类、田径等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到棒垒球、地板球等新增课程;从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太极拳、中华毽,到富有时代气息的攀岩、自卫防身等。丰富的课程开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选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课程,而兴趣爱好也正是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因素。

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北大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完全开放式”教学改革,“三个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在全国高校推广: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以此来使学生学到自己更感兴趣的东西,并创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更开放的心态去参与竞争。同时,与原先的按行政班为单位上体育课相比,选课的自主性也缩小了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已有基础的差异,有效地加快了老师的教学进度。“形式的自由,不是要求的放松;而是在自由的选择学习方式的同时,提高体育达标的质量和要求。”采访中,刘铮副主任这样说。

北大体育的网络化程度高,包括网络教学、网上评估、体测的网上预约和查询等,从选择上课时间、地点、老师和内容,体测到“课后作业”——早操和课外锻炼,再到最终的考核,全部都在网上进行。教学理念的现代化给信息时代的同学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北大体育另一亮点就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比如太极拳、中华毽等等。采访中,郝老师简单比较了一下中西方体育的不同之处:西方是竞技式体育,注重淘汰、竞争、超越;而中国传统体育则是健身体育,其目的在于养生、益智,讲究求同存异,以和为贵。中西方体育虽理念不同却也有融合,比如说北京奥运会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重在参与”的理念,就是这方面的很好体现。

北大开设多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也会在全国起到导航的作用。谈到这一点,北大体育教研部的“掌门人”郝光安主任说:“这件事是北大义不容辞的。作为北大,就有责任来发扬、保护、传播传统文化。”

紧跟时代的步伐——北大体育在摸索中向前发展

“我们现在所接受的体育教学,是经过了非常曲折的发展的,在紧跟时代的不断探索中前行。”提到这一点,郝光安主任饶有兴趣地向我们讲述了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几个发展过程:从起初枯燥的“follow me”形式的单一化教育,发展到后来的“放羊式”的竞技体育。但在使学生“动”起来的同时,却使课堂变成了纯粹的赛场。之后国家相继提出了“快乐体育”“终生体育”“全面发展”,却又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这些理论是不是太理想化?是不是太空泛?是不是只会落得学生样样通样样松?经过不断的思索、研究、尝试、总结,现在国家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就去掉了很多门槛和条框,更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更符合对体育运动本身的定位。

北大积极响应国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掌握锻炼方法,掌握至少两门运动能力与方法”作为教学宗旨,贯穿于大学体育的教学中。“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与手段。”在采访中,北大体育教研部副主任刘铮老师这样说,“我们希望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也能培养同学们适应社会、与人交往、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多种优秀的意志品质,这些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会比单纯的技能更受用。”在逐渐的体改中,指导思想越来越人性化、理性化、科学化。

而在贯彻体改理念,实行自主选课、体测达标、课外活动考核等具体的措施的过程中,将课余体育锻炼考核及体质健康检测纳入课程和学分管理系统,体现课内外一体化,为了让学生心理上逐步接受、行动上积极完成,体育教研部与学校教务部积极配合。教务部将大学体育的课程选择纳为网上选课系统的一部分,而体教部则做了充分的课程宣传和选课指导,如全国高校第一所“以全校本科生必修课、任选课、通选课、运动训练课为基本组成”的体育课程结构。

体育的合作意识——以一个团队作战

大学体育教学的成功,是北大体育教研部作为一个团队作战的成果。

良好的教师素质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体育科研也正是《大学体育》课程四大块内容之一。体教部把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在教师科研上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经费支持。刘铮副主任介绍说,现在北大体育教师队伍中,都已经达到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并有数个博士生。在体育项目中,要求教师学会游泳、健美操、太极拳等专业技能。

作为一个团队参战,体教部注重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每周或隔周召开例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体育项目的相互学习;组成备课组共同备课,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体育需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那么首先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充分体现这样的精神。”刘铮副主任这样说。

同时,一个团队需要有足够的战斗力,必然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与北大的其他的文化课相比,体育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纪律性。任课老师的调课需要严格的审批,规定提前十分钟到达上课场地,对于相应的紧急情况都预先设计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老师们现在都备有两份教案,一份是日常的教材,一份被称作“风雨教材”,以应对天气变化等紧急情况。

而体育代表队的优异成绩的取得更是“团队作战”成果的最明显体现。刘铮副主任介绍说,现在北大能招收体育特长生的代表队就有八支。这八支代表队采用业余训练的方式,形成非常独特的招生和管理方式。在下午四点半之后,这八支代表队分别要进行五到六次的训练。2007年,在四年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北大代表队的运动员在代表北京市参赛中和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北京工业大学代表队一起获得了代表学校竞技体育最高荣誉的“校长杯”的佳绩;“北大•清华赛艇友谊赛”中,北大赛艇代表队已经连续三年获胜;而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中,北大女篮代表队连续数年都进入了全国前八强。刘铮副主任告诉我们:“代表队的训练,对提高学生体质,进而在学校范围内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体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体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蔡元培校长曾说:“健全人格首在体育。” 体育不仅意味着竞技,它更能给我们带来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奋斗,学会克服困难便是北大体育教研部的目标。教研部的老师习惯将此称之为一种“体育关怀”。

北大的《大学体育》课程内涵丰富,既包括传统的体育教学、体育科研这两个基础内容,还包含了体育代表队以及群众体育这两个大的部分。

对于体育教研部来说,体育教学的达标需要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体能测验、课外活动考核三个方面的成绩来组成,要求学生自觉参与并养成习惯,使课堂教育与课外辅导的做到人性化的配套。“我们把课外活动的考核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使大学体育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课堂,而作为一种素质加以培养,真正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增强。”体教部副主任刘铮说。

北大众多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目前已注册的体育类社团就达33个之多。体育社团的丰富和活跃也是北大体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社团的丰富和活跃也是北大体育的一大特色。许多课程都是先有社团后开课,比如攀岩、棒垒球、棋牌通选课等。社团还弥补了学校场地不够的不足,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学生在社团中锻炼了能力,也找到了友谊,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教学。而体育教学使拥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同学们聚在一起,也反过来促进了社团的发展,同时,体育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体育社团的后备力量、提供了指导老师。“它们是相互促进的。体育社团的发展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延伸。”刘铮副主任说。

 
北大赛艇队夺得厦门“北大-清华赛艇邀请赛”三连冠

体育之大,不仅仅体现在体育本身内涵之丰富,也体现在体育与文化课的跨学科交流。北大体育部一直秉持“科学与人文相融,育体与育心并重”这一教学理念,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学术能力,同时也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相应的体育文化,从西方体育的竞技到传统体育的养生,都得到较好的体现。

讲到后奥运时代的大学体育教学,刘副主任说,正在实行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已经成立了课程组,拨出了专门的经费,研究如何贯彻“大体育”理念,使教师、社区、学生三者结合,使课堂的教学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进一步得到延伸,与群众体育运动更好地结合起来,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而这也正是北大的大学体育教学内涵之博大,涵盖之广泛的最好诠释。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