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北大 服务中国——北大-林肯中心的梦想与追寻

它是一个2007年10月成立于北大的年轻机构,却有着服务和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远大梦想;

它既致力于以学术研究成果贡献经济社会发展,又致力于创新一种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研究机制;

它重视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独到的思想和意见,但更重视为中国的学者和研究团队提供国际化的发展空间;

它就是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一所以发展中的中国为背景,借鉴美国林肯土地研究院成功的“林肯模式”,依托北大综合性的学科优势而建立的一所非营利政策研究中心。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未名湖畔,绿意盎然。在廖凯原楼508室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到访的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总裁Gregory K.Ingram博士、北大-林肯中心主任满燕云博士和项目经理John Whitehead先生。

“选择与北大合作是出于学术研究考虑。”

Ingram总裁算得上是对中国有相当了解的人。“1982年,我第一次来中国,之后27年间我曾多次到过中国,每次来都能感受到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花30年时间走了别的国家需要100年才能走完的路,我想应该用‘巨变’(massive changes)来形容最恰当。”Ingram总裁如此总结他对中国的印象。

“我们的定位一直以来都是‘政策研究机构’,选择与北大合作也完全是出于学术研究考虑。”简短的开场白之后,Ingram博士就直奔主题,谈及北大-林肯中心设立的初衷。他认为,对于正在经济快车道行驶的中国经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发展和土地问题已成为中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必须重视且有望有所突破的关键研究领域。

成立于1946年的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是一所在土地政策领域国际领先的非盈利性教育研究机构,其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提高土地政策论证的质量,传播与土地政策相关的知识,并交流其研究成果,以求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错综复杂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其研究领域涉及土地税收、土地市场、土地管理与法律、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和土地收益再分配等问题。

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通过成立北大-林肯中心,寄希加深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认识,以应对城市快速增长对土地政策和财政改革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借助研究和培训实力,强化国内相关领域在土地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上的专业知识。“我的希望是,北大-林肯中心能通过研究、专家交流和培训,帮助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寻求更优化的解决途径,以更丰富的信息、更详实的数据为基础,帮助提升该领域政策决策的科学性。”

当记者向Ingram总裁询问他对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看法时,他爽朗地一笑:“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但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拉美国家的情形。”他表示,农民有明确的产权,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农民也愿意在土地上进行投资;没有产权,农民就会没有安全感,将最终影响整个农业的机械化进程。所以,对中国土地政策的研究,既要关注中国的实际,又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的做法。

“这是一个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开放性公共研究平台”

北大-林肯中心的成立和发展,实质上是“林肯模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国内许多人也许还不甚清楚什么是‘林肯模式’”。 满燕云主任微笑地解释:“林肯模式”是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在丰富的研究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个关于土地、城市和财政领域相关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式。它涵盖以国际顶级专家为核心,以林肯研究院的经费支持为依托,以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方法为导向,以详实的调研结论为支撑,以跨学科的研究课题为载体的一整套研究活动程序和项目组织方式。目前,“林肯模式”以其独特性、专业性、科学性、可信性日益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作为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开路先锋”,北大—林肯中心致力于将“林肯模式”扎根中国,针对中国土地、城市及财政政策提供高质量的、有独立见解的分析研究,促进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政策和财产税政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和国际沟通,北大-林肯中心积极筹办了一系列讲座会议,邀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Maxine Griffith、印第安纳大学Kurt Zorn教授和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Peter Murphy等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与国内该领域的师生进行交流。此外,中心还先后举行了以“中国土地利用、住房和财产权利”及“城市转型与可持续”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多次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北大-林肯中心的研究培训还包括2008年暑期启动的“Training the trainer(培训培训者)”项目,共开设“公共财政和地产税”和“城市经济与规划”两个班,免费为来自国内多所大学的老师及研究机构的中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与此相类似的,中心多次与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政府机构合作,为政府官员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包括组团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实地调研,以加深学员对城市化、土地政策和财产税等问题的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中心给学者、官员、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提供了一个进行政策研究、讨论和交流的平台。我们始终是一个积极的组织者。”满燕云主任介绍道,目前中心研究人员分布在各大高校与政府研究机构,这些研究人员都是国内、国际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北大-林肯中心确立的研究方向下,研究人员以项目的形式组班子,在林肯研究院经费的资助下,独立开展跨学科的政策研究,在极大提升研究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专业所长,最终整体提升中心政策研究的综合实力。

“我们希望把国内最顶尖的学者推向世界”

事业发展,人才为本。北大-林肯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已经形成了有13名资深研究员,13位访问研究员组成的一个极富战斗力的研究团队。

作为北大-林肯中心的主任,满燕云博士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海归学者。她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任教已超过15年,获终身教职,并指导博士生研究。谈及北大-林肯中心为何能吸引这么多优秀人才包括她自己加入时,满燕云主任认为,除了美国林肯研究院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和稳定的经费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北大-林肯中心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独特优势,这个平台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让大家充分发挥。“因为志同道合,研究有交叉融合之处,其最终目标也更符合实际需要。”也正如项目经理John Whitehead所说:“我们的人员数量不直接等同于回答问题的能力,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的研究背景和方向,极大提高了回答问题的灵活性与可适用性。”

在培养自己专业研究人才的同时,北大-林肯中心还采用项目资助的方式,以设立‘论文奖学金’、‘研究基金’为载体,帮助国内年轻学者积极参与土地和税收方面的研究。目前,北大-林肯中心资助的学者师生遍及北大、清华、人大、中财大、浙大等多所高校。”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和交叉学科合作,各项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下一年度将有众多工作论文、讨论集相继出版。

“我们希望把国内最顶尖的学者推向世界,将中国的改革经验及学术研究成果与国际学界分享。”满主任介绍说,中心去年已经资助多位老师参加在芝加哥和波士顿举行的国际研讨会,借助中心搭建的平台,会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出现在世界最顶级的学术会议上。而在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和日本京都举行的国际学会上还设有北大-林肯中心组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分会场,美国的一些杂志也常常通过中心约稿,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声音被世界倾听。满主任希望通过中心这座“桥梁”,在引进国外经验和知名学者的同时,把中国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新星推向国际大舞台,北大-林肯中心将继续扮演好这个开放性窗口的角色。

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机构、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北大-林肯中心自诞生之日,就受到北京大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正如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林建华所言:“我非常感谢林肯研究院的远见卓识,能够看到中国的发展对这个学术领域的需求。”“希望北大-林肯中心能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平台,分享经验,加深对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化、土地和财政政策的理解。相信这种互动和对话会提高北京大学在此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在讨论和研究中形成的土地政策、税收制度建议将会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如果将北大-林肯中心成立第一年的主要工作归结于“搭架子”和“招兵买马”,那么中心接下来的计划就是打造精品。“在未来的3-5年内,我们希望北大-林肯中心在中国土地政策、城市化和财政改革领域成长为一个有实力的专业研究机构,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搭建平台,充当桥梁。

从学习美国的“林肯模式”到整合国内资源,从汇聚顶尖学者到形成团队协作,满燕云主任将之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北大-林肯中心的研究工作是基于数据和实证的,而不只是拍脑瓜。”“我们在尝试中进步,我们有信心将林肯中心做到中国最优秀。”满主任展望着未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土地、城市和财政领域的研究未有穷期,新的契机等待北大-林肯中心去把握,北大-林肯中心正在路上。

 

编辑:致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