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完成的海”:北京大学第十届未名诗歌节开幕

2009年3月26日晚,由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团委主办的“半完成的海”——北京大学第十届未名诗歌节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拉开帷幕。开幕式主题为“春天,十个人读海子”,整场晚会以讲读的形式来纪念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由作家出版社选编的《海子诗全集》也在当晚举行了首发仪式。

开幕式当晚邀请了谢冕、王家新、蓝蓝、郁文、姜涛、西渡、清平、冷霜、胡续冬、孙文波、臧棣、周瓒等诗人和批评家,以及周云蓬、西辞、许秋汉等歌手。整台开幕式既不乏对逝者的悼念缅怀和对诗歌的崇敬肃然,亦不缺嘉宾的幽默风趣。

 
参加开幕式的诗人们

开幕式开始首先是作家出版社《海子诗全集》的首发仪式,副总编辑张水舟致辞。该书收录迄今为止发现的海子的全部文学作品,它第一次展示了海子自己为“太阳”系列诗作所做的插图22幅,以及颂体诗《生日颂》与散文小说《村庄》。该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对海子最完整的纪念。

讲读之前,德高望重的谢冕老先生回忆起上个世纪80年代初海子曾经拿着他的《亚洲铜》等早期作品去找谢老,他说海子是个友善、热情的青年,绝非褊狭抑郁之辈。“每一年春天,迎春花开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位年轻的诗人”,就在这样徐徐的开场白中,诗人们开始了他们的讲述和解读。

 
谢冕教授致辞

首先上场的是王家新,他以诗歌尊严之名拒绝海子之死背后的种种猜测,并用庄严肃穆的语调朗诵了《黑夜的献诗》。孙文波吁请读者重新思考海子诗歌中浓重的戾气该如何通过还原1980年代文化语境的方式去一一化解,随后用四川方言朗读了《日记》。蓝蓝回忆起1990年代初她做《大河》杂志诗歌编辑时经历过的山寨版海子事件,胡续冬用内容和效果俱佳的发言安慰大家,而与海子有过交往的清平和郁文则令人信服地把海子的一个侧面还原成了笑容满面、古道热肠的“昌平好人”。清平为大家朗读了海子最广为流传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清唱。冷霜、姜涛、西渡针对当下的写作状况从文化创造力、诗歌抱负、语言力度等角度阐释了对海子进行“再解读”的必要性。臧棣则更加坚信,海子的诗歌是一种极其高级的文学类型,它的核心不是悲伤而是复活,具有一种强健的自我更生机制。

这次讲读会还成功地整合了众多诗歌之外的元素。五四文学社制作了一部关于海子的动画短片,将一贯被认为具有难以分解的语言强度的海子诗歌用可爱的小图画表现出来,却又丝毫不失其震撼力。毕业于北大的民谣新锐崔文钦与另一位戏剧青年赵梓冲合演了海子诗剧《太阳•弑》的片段,掷地有声的台词和直观立体的演绎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

穿插在讲读中的四位音乐人的弹唱均令人赞叹:中国民谣音乐的灵魂人物、盲歌手周云蓬带来了他著名的《永隔一江水》和那首把海子的诗谱成曲的《九月》;专程从贵州赶来、以弹唱中国当代诗歌著称的音乐人西辞用手法凌厉的扫弦演绎了海子的《海子小夜曲》和《天鹅》;毕业于北大的新晋民谣歌手邵小毛带来了网络上红得发紫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和《给娜娜的歌》,后一首歌里的娜娜年少时曾经和她一起为“海子哥哥”烧过纸;最后出场的是以一曲《未名湖是个海洋》几乎成了北大民间校歌的民谣隐士许秋汉,他邀请五四文学社的众人和胡续冬等老师一起上台合唱,把现场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开幕式在“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许秋汉与学生合唱《未名湖是个海洋》

本次诗歌节围绕对海子的纪念展开,预计持续一个月,紧接着还有“新诗2009系列讲座”、“第五届高校未名诗歌论坛”、“1989-2009:未完成的海——北大新诗20年”主题展、闭幕式朗诵会等一些列活动。

五四文学社以“半完成的海”为题举办第十届未名诗歌节,在保持未名湖诗会近30年的传统的同时,也具有了更强的能量,更高远的探求和更巨大的包容力。

未名湖诗会自1983年举办第一届开始,至今已经整整26个年头。1993年起,为了纪念自杀早逝同时也是五四文学社社员的诗人海子,未名湖诗会定为每年三月二十六日举办。自2000年起,五四文学社将未名湖诗会扩大为每年一度的未名诗歌节,这是中国第一个诗歌节,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节之一。诗歌节已成为文学界知名人士、著名诗人、学者和年轻写作者与诗歌爱好者齐聚交流的盛会,成为了北大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成为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编辑:聪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