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北大》电子书试水“入学前教育”

随着新学年的临近,各学校正在积极筹备迎新工作和新生教育,而由北京大学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设计制作的《预习北大》电子书,却已在7月下旬就已经揭开了北京大学2009级本科新生教育的序幕。

首用电子书  全面、鲜活地介绍第二课堂

《预习北大》电子书是由北京大学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专门为即将跨入北大校门的新生量身打造的。“这是首次用电子书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北大的学习、生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主任韩流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学校每年都会随同录取通知书给新生寄发一些书面资料,但考虑到邮寄成本,资料的重量、容量都很有限,而利用网络手段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既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又不增加物质成本。我们从新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对学校各部门往年提供给新生的各类信息进行了筛选和整合,并在电子书中添加了原始资料的链接或导读,这就进一步扩充了电子书的容量。”

与传统的书面资料相比,色彩鲜艳且能融合漫画、音乐、动画等多种元素的电子书显然更符合当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更容易被‘90后’所接受。”

电子书分“校园规划生涯”、“丰盛博雅的第一课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三个部分。“北大原先已有以《初入燕园》为主的新生手册,在介绍校园生活和第一课堂方面比较充分,而《预习北大》则特别突出了对第二课堂相关情况的介绍,并且用了最新的统计数据,对第二课堂相关情况的分析比较全面、鲜活。” 该电子书的执行主编、北京大学团委学生团体部部长路鹏向记者介绍说。

立足“大学生素质拓展” 弥补假期教育空白

北大团委书记韩流告诉记者:“《预习北大》是北大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旨在通过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北大团委经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扎实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新生教育为抓手、以分类指导为特色的创新做法。去年,北大团委面向2008级本科生实施“2012工程”获得成功,标志着北大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已初步步入正轨。

在“2012工程”的各项主体活动中,依托“一二•九”师生歌咏比赛而实施的“爱乐传习”项目,既大大增强了新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又有效地普及了艺术教育;“我的大学”学业规划项目则要求新生在全面了解大学和自我的基础上,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进行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寻找校园第二身份”活动让广大新生充分认识到培养全面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不仅要靠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而且要善于利用课外活动的育人资源。“我们以过来人的经验与体会,给师弟师妹的成长成才做一个指引,让他们从一入学就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度过大学生活。”韩流书记说,“去年‘2012工程’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新生入学以后才开展的,而今年的《预习北大》电子书则把新生教育提前到了入学之前,这是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预习北大》电子书的下载通告几乎在寄发2009级本科生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挂上了北大主页的公告栏。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既是新生最兴奋、最快乐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的母校和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最感好奇的时候,因而也是开展新生教育的“最佳时段”之一。“借助于网络传播的便捷性,通过发布电子书就可以将新生教育向前推移到假期之中、入学之前,而这是之前新生教育工作的一个空白期。”韩书记说。

凸显榜样教育 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

《预习北大》的另一鲜明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对优秀毕业生的调查统计数据,同时采用2009届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的方式来对新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从2008年起,校团委和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每年对当年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总结和提炼优秀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共性规律,这对新生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预习北大》中,我们运用了2009届优秀本科毕业生调查的最新数据。”路鹏介绍说。

另外,在电子书中也列举了不少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案例,相比于传统的“官方说教”,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更具有亲和力,新生也更愿意听。优秀毕业生用亲身经历和体验告诉新生如何才能变得更加优秀,相对于以往更多以收录“规定”、“条例”为主的新生手册,也显得更加生动、直接且富有操作性。

记者还了解到,对于《预习北大》电子书的实际效果,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中心将在开学后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师生特别是2009级本科生的反馈意见,据此加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不断增强新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