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9)圆满落幕

2009年12月4日下午,4个分论坛主题研讨、全国近300位专家参与、历时两天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落下帷幕。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国启,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吕晨飞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学者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式由安国启主持。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9)闭幕式现场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吕晨飞受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彦委托,在闭幕式上作了代表发言。他代表论坛筹备组对出席论坛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论坛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认为本届论坛在学术交流的主题上紧扣时代的脉搏、在学术交流的内容和方法上实现了创新、在学术交流的成果上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学术交流的氛围上体现了青年的特色。北大将充分汲取论坛成果,建立与专家学者联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青年和青年工作领域的理论研究。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吕晨飞作代表发言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作了论坛总结报告。他认为,本届论坛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方面,把研究视角聚焦到与青少年关系密切的突出问题上。这次论坛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背景下举办的,紧扣时代脉搏,针对青少年最关注、最需求的问题,从就业创业、青年组织创新、思想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另一方面,通过与北大合办,增强了论坛的学术性。这是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第一次与高校合办,中国青少年论坛作为一个学术性论坛,走入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重镇,增添更多的学术气息,增强了论坛的学术性。通过论坛的举办,必将促进社会与高校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他认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和青年研究工作一直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北大的学生工作探索了很多新的理念,北大青年研究刊物办得很有特色;北大的共青团工作,尤其是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组织工作相当突出。所有这些实践和探索,都为北京大学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表示,今后将努力办好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不断增强论坛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和影响力,在提高学术水平上下功夫,在加强交流上下功夫,力争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打造成一个优质平台,为提高青少年研究的水平做出新的贡献;认真做好团中央课题规划与评审工作,不断加大对青少年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推动青少年研究工作的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作论坛总结报告

闭幕式上颁发了“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浙江省团校、福建省团校、杭州市青少年研究所、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青岛市团校、贵州省团校、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研究所、辽宁省青少年研究所等十家单位获此殊荣。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还授予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团委“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主办纪念牌”和“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优秀组织奖”。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颁奖仪式

颁发“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主办纪念牌”和“优秀组织奖”

本届论坛共收到论文385篇,并且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有近百位专家在主论坛和分论坛上演讲、发言、提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论坛的覆盖面和广泛性。论坛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了新形势下青年组织的建设与创新的现实路径,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教育引导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念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等重大问题。论坛气氛热烈、活跃,成果丰硕。

就业创业方面。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与农民工两大群体的就业创业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学者分析了经济增长与青年就业关系,认为青年在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中就业比较集中,这些产业、行业应当成为国家促进就业战略的侧重点。有的学者对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的学者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创业难的深层原因。

青年组织建设方面。有学者认为,社会组织对青年的多重覆盖在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把选择组织的权利还给了青年,共青团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满足社会和青年需求的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共青团应该探索通过“网络团”等网上青年组织,更加广泛地吸引聚集青年。还有学者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迫切需要找准共青团工作的载体和路径。

教育引导青少年方面。有学者认为,以科学发展观的立场关照当代中国青少年社会道德建设的取向,就应以人为本,在不放弃理想主义追求这一终极目标的同时,要着眼于培养青少年在日益扩展的现代公共生活中,实现个人理性(经济技术理性)的提升,更要注意实现公共理性(交往契约理性)的提升。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对确立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大家一致认为,在进行青年引导工作时一定要分层次、分群体、分目标。还有学者从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角度,探讨在教育引导工作中如何增强实效性的问题。

少儿发展方面。有的学者从家庭中心理抚养的角度,认为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人的问题根源在于早年,深刻阐释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说明青年问题与童年息息相关。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意外伤害不只是一个健康问题,而是目前最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当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有的学者认为,男孩的成长危机主要表现在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四个方面,教育者应尊重性别差异,因性施教。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自2005年举办以来,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在各届论坛联合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下,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研究工作者的年度盛会,成为交流思想、成果涌现、广交朋友、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是第一次与高校合作主办,北京大学发扬光荣的学术传统,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精心组织筹备论坛,吸引了众多全国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会,交流讨论了有关青少年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核心价值观,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观点和建议,对我国未来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编辑:云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