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范曾北大对话“天与人”:走向世界的中国新儒学

一个中式布衫,一个西装革履;一个姿态闲雅、缓品香茗,一个微微颔首、凝神倾听。12月10日,当代新儒学大家杜维明与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对话“天与人”,漫谈儒学在当代世界的意义和由此引发的哲学思考。

下午三点,杜维明和范曾两位知名学者来到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了一场名为“天与人 ——儒学走向世界的前瞻”的对话,呈现给观众一场东西文化之交流,古今思想之碰撞的盛宴。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出席并致辞。周校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两位学者的经历,指出思想对话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并预祝此次对话取得圆满成功。

从犹太教到儒学,从康德、尼采到王阳明、朱熹,两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将西方哲学和中国儒学进行了剖析和对比。他们谈到,同西方认为天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观点相比,中国的思想则更多关注人。人是地球的观察者、欣赏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人应该具有“良知”,具有“是非之心”,要始终对天存敬畏之心。这是历代儒学家们所倡导的。

两位学者不仅谈古,还重点讨论了儒学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普世意义。他们引用了儒学中“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并进一步解释说,世界上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但我们拥有大同——人类和地球的终极命运。国家、党派、宗教、语言都是大同中的小异,人类应该抛弃这些“小异”,共同关注天与人,关注环境变化,关注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儒学是世界的哲学”。用范曾的话说,就是“未来要做世界公民,世界才是君子的大同世界。”

正值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各国首脑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之际,杜维明和范曾两位学者从儒学的角度对天人关系进行了一场意蕴深厚的探讨,以学者的感性、知性、理性、悟性思考人类的未来。这场对话,两位大家不仅体现出自己深厚的学术底蕴,更让人看到作为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情怀。充满智慧和哲思的对话,令听众在近距离领略大家们非凡风采的同时,也获得了思想上的启发和精神上的享受。

 

编辑:文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