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开发侧记

编者按:网信项目评优表彰,是北大完成网信治理体系重构后,网信办按照“管办分离、权责统一、审建协作、注重实效”原则,优化网信项目管理流程,加强网信项目“抓手”作用的至关重要一环。经过数年的酝酿,2024年3月,网信办牵头完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历史上首次网信优秀项目评选。
  
  本次网信项目评优,北大师生广泛参与,全校80多家二级单位积极参与投票和推荐。同时,为保证评选的客观性、公正性,网信办根据网信项目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特点,注重评选专家组成的广泛代表性,组建的评审团队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方、技术方、业务方、服务对象群体代表及其他校区的代表。
  
  经过全校各单位投票推荐、项目单位答辩及专家评审,2024年3月14日,北京大学首届网信优秀项目评选结果出炉,10个单位承担的项目荣获北京大学十大网信优秀项目。这些项目,从经费来源角度,包含了学校自有经费、银校合作经费及自筹或其他经费来源支持的项目;从项目单位角度,覆盖了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单位、群团组织、院系及其他校区;从业务融合角度,各项目的网络安全管理举措、校务数据共享状况,在合规性、有效性等方面都发挥了典型示范效应。

“已经很累了,很多事都做不完,为什么我们还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建一套内网系统呢?”2024年3月1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许海芬老师面向北大几十个单位的网信同仁,发出了灵魂拷问。  

“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让师生们能多一些发呆的时光。”许海芬援引白岩松的话(“当中国人经常能有一些发呆的时光时,中国才会成为真正创新的国家”),为自己的设问作了浪漫的解答。

许海芬是生命科学学院综合办副主任,有着10余年学院信息化工作经验。作为首届网信项目评优第三类答辩项目压轴出场的答辩人,许海芬展示的生命科学学院综合管理平台(以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为例)斩获了北大网信十大优秀项目之一,许海芬本人荣获优秀个人。

许海芬在北大首届网信项目评优答辩现场

从2023年9月4日学院教授提出初步需求,到随后的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决议及研究生教育委员会论证,再到合同签订、网信备案、系统开发,到2024年1月9日,4个月时间,9万元系统建设经费,系统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2024年2月,生命科学学院通过该系统完成首次网上博士研究生年度考核,实现无纸化提交报告,将之前每年度高达几十万元的考评报告印刷成本降低为0,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或不跑腿。

“不疯魔不成活”,京剧业内的这句行话,指的是一种敬业的职业精神。生命科学学院综合管理平台(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项目团队,以项目开发高效实践及项目建设效益完美体现了这种精神。揆诸项目过程,有如下几点令笔者印象深刻,这些特点或许是该项目建设的秘诀。

领导重视,高效决策

2023年9月4日,教授们在学术周上提出需求,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全流程管理,以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并从各环节严格把控学生质量。

一个月之内,生命科学学院走完了项目论证、决策的各个流程。

项目建设过程

9月14日,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经讨论,会议认为,教授们提出的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决定由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具体讨论实施方案。

9月19日,学院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召开会议,经讨论决定,在“生科综合管理平台”中,将原有的“博导轮转系统”升级为“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添加“博士生定期评价”模块,由导师线上提交对其名下学生的近一年科研情况评价,既能实现对评价结果的保密性,也能实现评价过程的高效便捷性。

9月28日,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经讨论决定,同意研究生教育委员会意见,开发系统模块。

专业团队,分工明确

为保障项目建设进度,满足师生员工提出的需求,生命科学学院组建了项目专项工作组。

项目团队

学院党委书记石长翼亲自把关项目分工,经常参加项目例会,深入了解项目进程,对于出现的难题,随时沟通解决;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朱健是项目主管领导,亲自参与细节讨论,参加每次原型图(效果图)讨论、演示,对出现的细节问题详细沟通;负责研究生教务工作的高音、尹玮两位老师,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明确需求,提供详细的流程信息及需求内容,以极高的配合度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委员、教师代表李程,利用生物信息专业的优势,对系统建设进行全程技术指导;许海芬作为项目经理人,对学院的各种情况及数据库非常熟悉,便于资源协调,较容易读懂其他部门提出的需求,也善于将诉求告知开发人员,通过详细分析,给院领导及团队提出合理化建议。

项目组吸纳与学院合作多年的技术团队参与项目建设,发挥其熟悉高校业务和技术优势,并能对系统能提出前瞻性和合理化建议。项目组通过综合办和教务办的学生助理,对系统进行学生端的测试和建议,积极采纳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使系统更加符合用户端诉求。

基础扎实,机制健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命科学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经过10余年的积累,在网站建设、内部办公系统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设了会议室预约系统、楼宇管理系统、智慧账单系统、云报名系统、夏令营报名系统、学生奖学金系统、科研基金申请系统、安全考试系统、教代会提案系统以及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等,由此搭建成了生命科学学院综合管理平台,极大推进了学院的业务融合和数据共享。

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建设,是在生命科学学院宽厚扎实信息化基础上的“牛刀小试”。

生命科学学院直属网站

生命科学学院内部办公系统

生命科学学院综合管理平台

良好的建设基础,不意味着系统建设高枕无忧。专项工作组通过成立专项工作微信群、召开视频会议及面对面沟通等工作机制和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无障碍沟通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image7.png

项目微信群

image8.png

线下沟通会

在项目评优的自评环节,生命科学学院项目组在项目过程、成果效益、合规实施等方面给项目自评得分为93分。许海芬在答辩中也坦言了项目些许的遗憾与不足:由于客观限制,微信端提醒功能未提前布局,暂时无法实现。

在笔者看来,项目组在自评中表现出的客观与谦虚,在答辩中表露出的遗憾与坦诚,恰恰是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化建设累累硕果的内驱动力和坚持创新进步的不竭动力。有这样重视信息化、沉潜信息化的团队,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们“发呆”的时光会越来越多!

专题链接:网信工作动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