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年智慧,建立文明互鉴新纽带——首届世界青年汉学家论坛举行

12月7日上午,值此“新汉学计划”实施10周年、北京大学“国际战略年”之际,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世界青年汉学家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文明互鉴的新纽带”为主题,来自美国、俄罗斯、泰国、喀麦隆、哥伦比亚等五大洲10个国家的10名青年汉学家围绕“跨越时空的文明交流”与“携手共进的中国研究”两项议题,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员程苏东、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展开精彩对谈。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副主任静炜博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罗伯特·恰德(Robert Chard)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5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汉学家、青年学生、学者参加此次论坛。

论坛现场

静炜表示,推动世界理解中国、中国拥抱世界,是汉学和中国研究的重大课题。论坛以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为宗旨,以融合汉学与中国研究为理念,以培育新一代青年人才为己任,以加强中国与世界的新纽带为方向,为共筑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青年智慧和答案。语合中心自2013年启动并实施“新汉学计划”以来,培养了一大批精通中外语言和文化、具有国际学术视野、通晓国际学术规则,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青年汉学家。未来,该中心也将继续为汉学和中国研究开辟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为有志于此的青年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方方指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需要各国青年汉学家作为中外文明互鉴的纽带和使者,沟通中外文化、增进友谊理解。作为“新汉学计划”的积极参与者,北京大学培育了一大批国际视野开阔、中外融通的优秀毕业生,为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和加强民心相通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了汉学家在促进文明交流、文明包容、文明进步方面的关键作用,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罗伯特·恰德认为,汉学家的使命就是联通中外各国,通过深入的研究,增加彼此了解。他勉励青年人以国际汉学家为自我定位,勤修中文,始终与中国、中国学者、中国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向世界介绍中国,促进理解、包容、和平的全球化发展。

在对谈环节,10名“新汉学计划”培养的优秀青年汉学家代表围绕议题阐述各自研究,开展对话交流。上半场论坛以“跨越时空的文明交流”为题,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国际关系与社会政治学院副教授安娜(Anna Chelnokova-Siejka)、美国巴德高中早期学院中国语言和文化助理教授何娇霞(Chelsea Nakabayashi)、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范狄(Dario Famularo)、北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汉学知识中心教席学者冯海城(Igor Radev)、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夏小雨(Sharon Small)围绕中俄青年文化交流模式的多样性与变化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美国中文教育的影响、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共通性、古老文明蕴含的解决世界问题的新方案、重新发现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分别发言。

“跨越时空的文明交流”分论坛

下半场论坛以“携手共进的中国研究”为题,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Wirun Phichaiwongphakdee)、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关沧海(Gualteros Valenzuela John)、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传播与影视演艺学院院长廖朝骥(Siau Chi Liaw)、喀麦隆中等教育部汉语教育总督学杜迪(Didier Dieudonne Nama)、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语言学与翻译学院教授拉嫡娜(Radina Plamenova Dimitrova)就中泰两国治国理念交流与民心相通、拉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互动、通过消除文献外译中的误读增进各国理解、中国文化教学策略、通过翻译训练提升中国古典文化熏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携手共进的中国研究”分论坛

在交流环节,程苏东、章永乐对青年汉学家的发言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与会汉学家的发言既深耕传统汉学,又不断发现当代中国,从跨学科、跨专业的视角,给出了中外文明互鉴与合作开展中国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两位专家还就不同语言文化间的翻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当代青年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对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启发等一系列议题,与青年汉学家展开对话。

论坛的最后设置了新书发布环节。凝聚了“新汉学计划”10年成果的3本新书《问道中国:我的新汉学之路》《“新汉学计划”博士论文摘要集粹》《“新汉学计划”发展报告2013—2023》正式亮相。3本新书各具鲜明特色,立体呈现了“新汉学计划”的探索历程与成功经验,真实讲述了“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在中国的求学经历,展示了他们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

书影

“新汉学计划”是语合中心打造的高端国际学术交流项目,旨在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学术合作项目,培养中文水平优异、文化背景多样、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汉学与中国研究人才,推动汉学和中国研究跨文化、跨专业、跨学科发展。北京大学作为第一批入选该项目的高校,已培养了来自45个国家的157名留学生。今年,加入该计划面向全球进行招生的导师有227位,来自26个学院。

国际战略年banner.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