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心举办“人际沟通与自我觉知”讲座

2019年11月27日晚,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的“人际沟通与自我觉知”讲座在第二教学楼107举行,100余名北大师生参加讲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钟杰副教授主讲本次讲座。

123_副本.jpg

钟杰作讲座

钟杰借助“多少人不喜欢与别人打交道”这个问题引出讲座主题。他介绍了影响人际沟通能力的四个基本因素: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觉察能力与自我觉知能力。这次讲座主要讲述人际觉察与自我觉知这两种能力。

人际觉察能力,是能够正确辨别和回应他人情绪、性格、动机和需求的能力。自我觉知能力,是察觉并辨别自己的感受,利用它们来引导行为,以及了解自己优缺点、需求和才智的能力。自我觉知能力是自我意识的表现。介绍之余,钟杰指出,性格是人际沟通的基础,良好的性格能正面影响人际沟通的质量和体验。

钟杰与听众交流

钟杰介绍了建立有效沟通的三个要素。第一,情感是交流的基础,与沟通对象建立理解、情感的联盟,与对方共情,更能确保沟通可以进行下去。第二,建立对沟通的正确认知,沟通是信息交换的过程,坚持沟通这一原则,避免无谓的争执,能够显著提高沟通的效率。第三,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以此为基础学会尊重与妥协,妥协是沟通中的重要能力,会妥协的沟通者,更能拥有完美的沟通结果。

钟杰谈到,进化过程中,只有人类大脑有自我情绪觉知的功能。在生活中,倘若不能成功地察觉到自己面临巨大压力而去适当调节,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免疫系统,比如有的人考试期间更容易口腔溃疡、更容易感冒生病,这些都有可能是大压力导致的,而长期的压力,甚至会导致抑郁以及“去人性化”——即易怒、暴力倾向、感到无趣、担忧。但这些并不可怕,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历,如果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连接,便能有效排除压力以及各种负面影响。

讲座结尾,钟杰以“妈妈做的菜很咸”这一案例展开,为大家提出了15条十分有用的沟通建议:

①沟通前,思考沟通的目的。

②选择恰当、合适的场合。

③沟通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错误。

④先寻找、肯定对方积极方面,以此使对方放下戒心,“欲抑先扬”。

⑤先听后说。

⑥提问时尽量选择开放型问题而非选择型问题,给对方说的机会。

⑦询问可以帮到对方什么。

⑧尽量通过妥协和合作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压制或否定。

⑨进行重要、权威沟通前事先排练。

⑩对事理性,对人有情。

⑪关注与对方的两人关系。

⑫用“我希望”代替“必须”,减少逼迫感。

⑬不首先否定。

⑭询问对方的期望。

⑮结束语要积极。

最后,钟杰表示,在选择沟通方式时,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适合的方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