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

10月21日、22日晚,百周年纪念讲堂2023年“秋之雅韵”演出季重磅项目,“为了忘却的记念”——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北大专场在讲堂观众厅上演,通过舞台艺术向观众讲述红色故事、传递爱国情怀。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退役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司长于景森,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李志祥,中国文化报副主编赵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张鹏,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等嘉宾,以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小冬等剧组代表出席观演。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北京大学监察专员顾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宁琦参加相关活动。

《前哨》剧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顾涛和宁琦在会见中表示,北京大学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此次演出引进,将龙华烈士的故事带回北大校园,这是“大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精神感召与培根铸魂的积极作用,期待与上海戏剧学院加强合作,使更多优秀剧目在北大上演。剧组代表黄昌勇表示,希望通过《前哨》这部话剧让更多年轻人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有所体悟,深度挖掘“左联”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激励青年人持续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话剧《前哨》由王洛勇担任艺术总监,黄昌勇编剧、马俊丰执导,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等单位出品。该剧是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2020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曾被评为2023年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获得第36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戏剧中国”2021年度作品“最佳剧本奖”。

话剧由当代青年创排剧本引入

“戏中戏”推进故事脉络

展示革命青年的时代选择

话剧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五位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和殷夫从事文学与革命的事迹。作品采用戏中戏的嵌套形式,在叙述中同时推进现代与历史两条时间线。该剧的舞台设计别具一格,多次使用前景透明幕和灯光切换营造出复古、梦幻和跨越时空的舞台效果,并巧妙运用电影手法,拓展了戏剧舞台的叙事空间。五位青年作家牺牲后,结尾倒叙了革命青年们在上海市龙华寺赏桃花的情景。在密如冬雪的粉色桃花瓣中,青年们憧憬着来年繁花重开。此景以落花为喻:革命的“前哨”已经吹响,后继者必将奋发图强,前赴后继,闯出新天地,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将剧情推到了最高潮。

桃花暗喻充满希望的未来

此次演出大部分角色由上海戏剧学院的在校生出演。21日演出结束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主持,主创们与观众畅谈创作体会。饰演“左联五烈士”的同学们表示,作为英雄的“同龄人”,他们在排练和塑造英雄人物的过程中学习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传承好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的职责和使命。

演出后主创与观众交流

红色是北大精神的底色,讲堂不仅是北大重要的艺术空间,也是特殊的思政课堂。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过程中,话剧《前哨》走进北大,以年轻化的表演形式,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动人故事,推动红色精神传播,对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有积极作用。

部分观众感言:

话剧把“左联五壮士”从刻在石头上的碑铭,化为了真实可感的、有血有肉的青年。生命戛然而止以前,每个人都正在生命的花季,释放着青年的光和热。舞台上,当代青年在其乐融融的年夜饭上与百年前的革命青年一同举杯,让我看到了革命精神在代际间传递。

——李瑛琪(药学院2022级本科生)

烈士们英勇牺牲那一幕,深深地割痛了我的心,但在话剧结尾时,龙华桃花林里的畅想,又让我感受到一种乐观和希望。不要怕花落,因为树还在。只要扎下了根,就会有新芽不断地出现,花朵不断地盛开。相信在新时代,会有更多花朵的出现,点缀这个盛世。

——刘浩蕾(信息管理系2022级本科生)

我记住了龙华桃花雨下那群热烈、勇敢而温情的生命,或许他们从没想过牺牲,而那英勇就义的突转和震动,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弘扬英雄精神和坚定信仰的意义。为了人民,为了真理,是那个时代青年的使命,亦是当代青年的使命。

——靳亿(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