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阔主讲才斋讲堂198讲:医工交叉促进骨与关节医学技术创新转化

当今,全球有20%—33%的人口承受着骨与关节疾病的影响,这一比例在运功人群中更高。骨与关节伤病诊疗领域需要医工交叉共同促进医学技术的进步,造福骨与关节伤病患者。2020年11月2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余家阔教授带领我们了解了国内运动医学、骨与关节医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骨与关节伤病诊疗领域的新技术、新疗法,为医学技术创新提供了引导与启发。

余家阔主讲才斋讲堂第198讲

余家阔简单介绍了国内运动医学的发展历程。1959年第一个运动医学研究所成立以来,我国在运动医学领域从落后世界20年发展到现在的世界领先水平,并研发了创新性的新技术和新疗法。医学技术研发强调医工交叉,骨关节医疗器械涉及面广、增长率高、需求量大。以半月板手术为例,我国自主研发的三类无缘植入物大大提升了手术效果。

余家阔讲解了个性化TKA假体的设计、制作和验证研究。基于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人群对假体的需求是不同的。个体化差异更是需要个体化设计和定制化制造。数字化个性化的精准MIS-TKA从下肢数字化骨库建设开始,借助3D打印技术,实现了假体设计个性化,手术参数个性化,手术工具、手术导板个性化和术后康复个性化,目前已经达到临床应用级别。未来,MIS-TKA智能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提升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

讲座现场

余家阔以膝关节MRI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为例介绍了AI技术对医疗的辅助。该系统依托医疗大数据,达到了世界纪录级准确率,可比肩医学顶级专家。展望未来,他认为未来运动医学的关键在于干细胞研发,其中外周血干细胞种子细胞在治疗运动创伤中的再生效果更好。他指出,要想在医疗实践中提出领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开发先进高端的医疗器械,还是要走医工交叉之路,以避免卡脖子和长时间跟随的状态,把创新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医学进步,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在讨论环节,余家阔就骨关节材料的生产、制作、销售和应用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并对医学研究对其它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医工交叉的内在逻辑和外周血干细胞的未来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