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优秀留学生毕业生 | 叩响世界互通之门——记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柯志伟

编者按:2021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北京大学2021届留学生毕业生即将奔赴五湖四海、全球各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回信中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他们在北京大学度过或长或短的留学生涯,凝结求学燕园、求学中国的真实所思和所想、亲历所见与所闻;他们用双眼看见最真实的中国模样,用双手触摸最鲜活的中国脉搏,用双脚行走最本真的中国大地。这段留学时光带来的经历与感悟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北大和中国,更属于世界。正是看似平凡的个体和平凡的梦想汇聚成留学中国的时代强音,编织成多元多彩的世界图景。

值此毕业季,北大新闻网联合留学生办公室特别推出“我的北大·我的中国·我的世界”优秀留学生毕业生人物专题报道,记录2021届优秀留学生毕业生在北大求学的成长经历,弘扬榜样力量的同时,希冀引发共鸣,鼓励更多北大留学生不负韶华,创造经历,增进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跨越国界,连通世界。

很早就开始的故事

来自美国的柯志伟和中国的缘分早有渊源。早在来北大读书之前,柯志伟就已经在中国生活四年之久。那时,他在广西南宁国际学校教授历史和经济学,这成为他深入了解中国青年的绝佳机会。他不断探索着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接触真实的中国生活和中国文化。柯志伟说,自己的许多学生毕业后散作“满天星”,赴世界闻名的优秀学府求学,但心中信念都是学成归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力量。他对此大受震撼,从中感受到了这个时代中国青年的滚烫理想和叩响世界之门的格局眼光。他一直坚信,这些努力且爱国的同学们去国外读书归来,一定可以带回来许多宝贵多元的思考与智慧,发挥专业领域优势,增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了解,“在每个人的小小贡献下,我们的全球化发展会更加顺利地进行”。

柯志伟在凤凰卫视参加“2021 华人教育家大会”论坛

看到许多优秀的同学选择去美国、英国、欧洲读书,作为一名外籍教师,柯志伟认为,我们也需要有更多的留学生来中国读书,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灿烂文化。在柯志伟心中,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学府,他也曾了解研究过中国的历史,对北大与中国历史千丝万缕的联系印象深刻。除此以外,他还阅读过北大许多学者的文章,其中包括鲁迅、茅盾、林毅夫教授、王逸舟教授、潘维教授等等,他们知识的光芒时刻照耀着柯志伟的内心,也更加坚定了他来到北大学习知识的决心。他相信,北大不仅能够为他打开一扇理论知识之窗,更能帮助他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作为一名外籍留学生,他愿意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促进全球化发展的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共语共情 和谐互进

柯志伟听许多外国友人说,他们越是深入地了解中国,就会慢慢发现自己对中国曾经的误解有多深,他自己也是如此感受。人们不应从单一的角度理解世界,多元化思考和相互理解弥足珍贵,尤其是青少年,更应怀有接纳不同、理解差异的多元视野。

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柯志伟学习汉语和英语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柯志伟认识了来全球各地的留学生朋友,他们身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丰富动人。“有可能物理、化学、生物教我们用客观的方法理解世界,但这些客观的工具往往难以解释我们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了不同文化的人能够相聚在一起,保持和平,共同进步,我们需要相互的尊重和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传统”。北大给予柯志伟这样“共情共语”的机会,在这里,不同的声音和背景不会成为冲突的导火索,相反,相异的文化背景成为亲切诚恳交流的契机。柯志伟在北大与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和全球不同国籍的朋友学习与交流,了解学习中国各地及他国的文化传统,这让他能够与每位同窗和谐共语,更能够在热烈的交流中共情互进。“多多交流是我们构建更好的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工具”,柯志伟如是说。

柯志伟在2021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言

四海一家 始终在路上

疫情让柯志伟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非常感激中国高效有力的疫情防控举措,让他的生活整体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疫情之后,柯志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很重要,人类的命运为全人类所共享——气候变暖不分国界,病毒传染不分国界,贫困蔓延也不分国界,人类的幸福和苦难都是共享的。” 至于如何让世界意识到彼此命运的互联互通,“这很容易说,但很难做”,柯志伟笑笑,“但这也是我来中国学习的原因”。

柯志伟在凤凰卫视进行有关东西方教育差异的演讲

柯志伟更愿意首先从自己做起。他在与美国人交流的时候,更希望分享一个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带头“讲好中国的故事”;而在与中国人交谈的时候,柯志伟也愿意分享一个更加全面的美国形象,“讲好美国故事”。柯志伟认为,每个留学生都有责任为增进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作出贡献,因为他们体验过不一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能够综合不同的文化传统构建更加多元的世界观,成为沟通两地乃至多地的桥梁,成为加深理解、促进交流与融合的催化剂。

当被问到未来的规划,柯志伟十分坚定地回答,要留在中国。许多人问他,现在中美关系并不友善,为什么要留在中国,为何不回家呢?但柯志伟心中一直有个坚定的声音,正是因为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他才更有责任留在中国,不放弃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机会,用自己的力量,从身边人开始,为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未来在脚下

柯志伟在校期间曾在凤凰卫视参加过一档“华人教育会”节目,当时他作为演讲嘉宾向大家分享自己在中国的研究学习和生活经历。这档节目广受好评,柯志伟亲和宽厚的处事风格和扎实良好的研究素养也被凤凰卫视看重,希望邀请他毕业后担任凤凰卫视的“新媒体领队”,致力于研究数字媒体生态系统。他相信,这样的工作可以给他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他有机会分享更多有营养、有智慧的互联网信息内容。除此以外,他也计划独立经营一个新媒体平台,用来进行更多跨越国界的智慧分享。

为了更好地达到自己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目标,柯志伟已经提前为研究交流技巧做了很多功课。他不放过任何一次良好的兼职机会来锻炼自己的翻译和汉语水平,并且通过参加北京社会科学学院的兼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柯志伟在广西旅游时教授孩子们英文儿歌

提到对学弟学妹的寄语,柯志伟说了一句“be on the watch”——永远记得抓住机会。北京很大,北大以外也有许许多多的机会,面对机会不要胆怯,要勇于追逐。比如他一直对教育感兴趣,就曾在朋友的建议下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公开课的学习,在和许多北师大同学的共同学习中,认识新的同学、朋友,并且合作出版了两篇学术文章。“如果我当时没有抓住这个不起眼的机会,就不会有后来的收获”,他说。

作为一名留学生,柯志伟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留学生们的回信,这让他更加意识到,世界的交流共享,“世界故事”的多元丰富,是每一个人应当重视的责任。作为留学生,他更明白自己要肩负起这样的使命,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北大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美国的故事,讲好世界的故事。

这是属于柯志伟充满赤诚之心的、叩响世界互通之门的滚烫理想。

人物简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籍硕士研究生、“知行中国”中美高校学生领袖学院院士、北京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助理。在北京大学就学期间,他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北京大学奖学金、三好学生奖和优秀毕业生奖。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围绕当代中美关系、国际教育、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社会后数字化转型的巨大社会政治影响等。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和美国数字信息生态系统变化带来的政治及关系复杂性。柯志伟最近的研究即将发表在Taylor & Franci的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教育哲学与理论》和Springer的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教育创新百科》上。在攻读硕士学位之前,他曾作为外籍教师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教授社会科学。

专题链接:2021毕业季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