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走稳追光路上的每一步

个人简介:魏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心理学双学位。牛津大学临床医学院(流行病学方向)2019级直博生。本科期间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SCI论文三篇,并同时收到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

手握牛津大学临床医学院的offer,魏佳在2019年毕业季的医学人文学院可以说是绝对的明星。用她的话来说,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这个梦想是心中最明亮的光源,而科研的道路之于她还道阻且长,但站在后辈的角度而言,她在这条追光之路上已经走下了足够让很多本科生渴望追随的脚步。回顾自己初入科研领域的前五个年头(医学英语专业为五年制本科专业),魏佳并不认为她曾经有过或惊天动地或震撼人心的故事,她的步幅“从来不大”,但她确实比大多同辈走得更远,而她把这归结于“走得稳”。

2e2c8729c22b42be9a21fb0d1285ce2c.jpg

魏佳毕业照

“走得稳”,要找准方向

魏佳与医学人文学院的结缘在最初并不那么美好,本来信心满满的她高考中意外发挥失常,才来到了医学英语这个此前几乎无甚了解的专业。然而与心仪专业失之交臂的遗憾并没有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入学后她很快调整好心态,在全新的课程中寻觅新的兴趣,也乐于参加各项专业相关的活动。

魏佳把自己大一时期的状态形容为“广撒网”,她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匆匆踏上不知前路何方的旅途,不如先花点时间锚定自己最中意最适合的目标。

医学英语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医学大类、语言学大类和二者的交叉领域都是其非常热门的深造和就业方向,魏佳也在积极地探索着这其中的各种可能。

虽然对语言学的领域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她也从不排斥相关的活动。她参加了一个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口译教师主讲的讲座,那次令她深受触动的讲座重新燃起了她高中时一度放弃的出国的念头,经过一番细细的思量,她最终决定凭借医英专业在语言方面的优势,在研究生阶段进入公共卫生领域,出国深造。

“走得稳”,要善始善终

理工医科出国深造需要两大硬条件:一是成绩,二是科研。魏佳早在一年级末期,就把这两条线安排进了她接下来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一年级开始注意把控绩点,二年级起开始寻找科研机会,四年的积累下来,她的优秀是涓涓细流最终汇成汪洋大海。

大多数本科生在一年级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规划,魏佳这样说,但是可贵不在知,而在于知行合一。坚定选择的事情,就要持之以恒地往下做,有了成绩的要求,就要在接下来四年的时间里保持对学习品质的坚持,想要在科研上取得成绩,就要在平衡好课业和科研的前提下持续地投以热情。

“走得稳”,脚步不在多,在于少摔倒

三年级时的魏佳和很多初入科研的本科生一样,有着关于前路各种各样的迷茫,自然也会和学长学姐交流取经。魏佳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非常明确地向学长学姐表明了自己想要在科研领域出国深造的打算,并咨询了学长学姐的科研经历,结果被很多学长学姐的经历吓到了:“他们一个个的都是5~8段的科研经历,跟这个教授跟那个教授,进完这个组进那个组,一共也就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项目还涉及各个领域,真的像是走马灯一样。”

魏佳感到困惑:这和她设想的科研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她认为科研应该是纯粹而深入的东西,就应该是亲身在某一个精确的领域的深入研究,即便短期科研不一定要出什么成果,也一定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推荐信导向”科研,是她难以接受的。这件事情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困扰过她,让她也一度担心自己2~3段深入参与科研的计划是不是存在数量过少的问题。

“还好我是一个性格比较踏实的人。”魏佳这样说。后来,是身在科研之中的体验让她越发坚定了做事在精不在多的信念,她认定,正是因为她拥有着比同辈更高的科研质量(其中包括一段在牛津大学临床医学院的暑期科研),她才得以得到这个宝贵的攀登学术更高峰的机会。

除此之外,这样深入而扎实的科研体验也更坚定了她投身科研的意愿。“科研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必须真正地有过这样的经历,才能够对它有足够清晰明确的认识,才能确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从事这种行业。其实本科时期的科研经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你展现科研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方便你去决定,你到底要不要干这个?”

2019年秋天,魏佳即将前往英国伦敦追寻她的学术梦想。而她在追光之路上的故事,也将会成为她的后继者最好的动力和鞭策。(文/医学部 左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