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论坛坛主访谈】教育分论坛: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

【编者按】2011年11月3-6日,由北京大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北京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为主题,届时,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将共同探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变革”,共同促进文明的和谐与繁荣。论坛前夕,北大新闻中心对各分论坛坛主进行了专访,坛主介绍了本届各论坛的特色和组织、筹备情况,本网从即日起予以刊登。

11月4日至6日,北京论坛(2011)教育分论坛将以“教育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先后在钓鱼台国宾馆以及北京大学,带来一场场围绕教育传统的生命、教育创新的空间、教育技术的力量等主题的学术讨论。记者就今年教育分论坛主要内容和前期准备情况采访了负责分论坛筹备的老师。

北京论坛几乎每年都会设立教育分论坛。“文明的和谐和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教育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纽带。今年教育分论坛的主题是‘教育传承与创新’,这既与北京论坛的总主题‘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紧密相连,又突出了教育的特色视角。”北京论坛(2011)教育分论坛坛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说。

一百年前,中国教育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近三十年来,世界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更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社会高速变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为世界各地学者专家搭建一个平台,追溯历史、纵论当前、展望未来,对教育传统的断裂与重建、教育效率与公平、教育与人的发展、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尚俊杰谈到。

寻找教育传统的生命

“以往教育论题的讨论,更多的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探讨。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回顾中国教育传统,在现代教育中寻找传统的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北大教育学院蔡磊砢老师介绍。

蔡磊砢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以人格的养成为重,仁、义、礼、智、信组成核心价值。但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传统价值被误当作糟粕加以抛弃,出现了教育中价值的缺失。“中国教育经历引进西学、接轨国际,再到重塑中国本土知识、走向世界。我们有必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温教育传统,重塑世界格局中中国教育的思想资源与制度创新。”

据介绍,参加该议题讨论的均为华人学者,他们来自美国、中国台湾和大陆。在该议题的讨论中,学者们将全面反思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试图挖掘中国传统教育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所在;从微观的角度,反思中国书院的传统并探讨其现代精神;重温中国近代教育家的思想理念,从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以及钱穆对国家与教育关系的论述中,寻找对当今教育的借鉴意义。

探索教育创新的发展路径

“今年的教育分论坛,既是对过去传统的回顾和吸收,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这种展望突出表现在对教育创新的讨论上。”尚俊杰说。

“全球化”和“多元化”是“教育创新”子议题讨论的重要背景和特征。

“在全球化语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对话日益频繁,交流日渐深入,为教育创新带来了契机。” 蔡磊砢介绍,子议题围绕教育全球化的背景展开,参与该议题讨论的学者分别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以及中国大陆,学者构成也体现了“全球化”的特征。

议题的讨论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据介绍,参会学者们将从宏观角度探讨“未来教育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教育创新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如何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等众多问题;来自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的学者将与大家分享全球化背景下本国教育改革经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将以他们独特的视角探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教育创新的源泉所在;也有学者将从微观的视角讨论“教学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反思、借鉴和引入西方教育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育创新融借鉴、反思与超越于一体,它不仅仅是对成功模式与经验在其他地区的移植,更是对价值多样性的尊重。” 蔡磊砢谈到,“讨论未来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通过对他国的经验的反思,找寻中国教育创新的路径是学者探讨的核心议题。”

凸显教育技术的力量

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为当下普遍关注的话题。

“今年教育分论坛在内容的设计上加大了技术方面探讨和研究的比重,将着重探讨各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及如何将技术运用于学校教育,共同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尚俊杰介绍,在有关教育技术的子议题中,来自德国、挪威、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大陆的学者们将就教育技术的新特点、各种新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教育技术如何与传统媒体融合,如何缩小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鸿沟等当前各国教育变革与转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我们特别邀请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LATA先生和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他们将以各自工作实践为基础和大家分享对于教育技术发展和教育创新的理解。” 尚俊杰说。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教育分论坛共邀请了来自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30名学者。其中,中国学者(包括港澳台)12人,外国学者18人,外国学者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芬兰等多个国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主任LATA、英国学术委员会主席Tim Unwin、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等知名学者届时都将参加分论坛。在学者邀请过程中,今年还加大了第三世界国家学者所占的比例。

“分论坛的筹备工作从数月前早已开始,仅学者邀请一项工作就非常繁杂。我们在教育学院全院老师提名的基础上,征求学院领导、系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等意见,筛选之后得到一份总名单,再提请北京论坛组委会审核后最终确定参会名单。”尚俊杰介绍。

今年分论坛在组织安排上也有所创新。“过去限定每位学者15分钟发言和提问时间,加上准备设备等耽搁的时间,实际发言时间只有12、13分钟。短时间内发言人很难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无法充分交流和互动。”尚俊杰说。今年将每位学者发言的时间由过去的15分钟延长到20分钟,且每一个部分结束后都安排了统一的提问和讨论时间,这使得参会者之间讨论、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

“北大教育学院对此次北京论坛教育分论坛的筹备工作非常重视,由副院长阎凤桥、尚俊杰牵头担任分论坛主席,还发动了多位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蔡磊砢说。目前,分论坛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教育学院的师生们正等待这场家门口的学术盛宴。

 

编辑:素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