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主讲才斋讲堂第九十九讲:文学何为?

2015年5月7日,第九十九期才斋讲堂开讲还有半小时,二教107的教室里已座无虚席,因为今晚7点在这里将会迎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小说家曹文轩的讲座。当曹文轩教授步入教室,十多位同学围上讲台请求签名,而教室里的走道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已经站满了人。

曹文轩的开场非常谦虚,“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我可以给诸位讲什么,这是一个思想平面化的时代,一个人几乎不太可能再拥有独特的思想。资源共享的现代机制其结果是我们中间不可能有真正的思想家和大智慧的先知,一个惊世骇俗的思想可能一夜间就转换为常识。所以今天我所讲的我更愿意看成是我自己的自白和一点思索。”

 
曹文轩主讲才斋讲堂第九十九讲

曹文轩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文学何为”,即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他表示文学是什么这既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家都已经明白无需废话的成为了常识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时代处于一个常识都要受到颠覆的时代,所以仍然有必要来探讨。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代表作《西方正典》中称这个时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英雄与流氓不分,真实与谎言不分。曹文轩教授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2005年的夏天被学生推荐来阅读这本书,惊讶地发现在文学方面的观点与作者一致,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思考着同样的处境和问题。而这观点却是与大多数人不同的。

小说是被当做艺术品来鉴赏的,而不是社会材料来利用。现在的小说鉴赏会提出的问题是现代性、全球化、宗教隐喻等等,但实际上小说鉴赏是什么呢?曹文轩以对契诃夫的《凡卡》的解读为例,小说里寄信地址的细节经典感人,展现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是因为回到小说的文本、小说的艺术性本身。而今中国的文学批评却是进入了好大喜功的时代,话题一天一天更大,评论小说只是一个幌子,没有文学没有艺术,只有和文学无关的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话题。世界上只剩下一个思想家的鲁迅,一个思想家的托尔斯泰而不是文学家鲁迅文学家托尔斯泰。一个作家真正要做的要关心的不是批评家所说的那些,真正的作家常常会为一个细节思考许久,为一个灵感欣喜若狂,而不需要考虑什么全球化、历史性、政治性,当你真正投入文学的创作,你身处的时代和语境自然沉淀到文字中去了。 我们对历史的叙述应该与历史的变迁相呼应。传统的历史主义批评并没有放弃对恒定性的认可。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文学性只是一种历史叙述而已,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文学性,文学性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变与不变的辩证成为了泛相对主义。文学的标准改变过吗?没有,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没有改变过,只是文字的样式在变。

 
讲座现场一座难求

整晚讲座最精彩的部分在曹文轩教授解读文学的三个维度。他首先指出文学的根本定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人类世界有许多美妙光彩的东西来自文学。没有文学,就没有人类的精神世界。世风日下,文学的力量也许不如从前但是意义却更加重要。文学的第一个维度是道义的维度。我们今天比以往更需要文学,尤其是道义型的文学,比如阅读《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朗读者》这类书籍你能真切感受到文学的道义性。第二个维度是审美的维度。审美这个词在今天中国的文学批评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稀罕的词,但是审美非常重要,因为审美使人变得有情调。人类有情调是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动物的原因,而文学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审美教育窄化甚至缺失带来了很严重的问题。服饰、建筑、修养、品味等的落后体现在方方面面。他认为缺乏审美导致文学创作去写那些卑微、肮脏、下流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美好高尚动人的。文学的第三个维度是悲悯情怀。这是从一开始就有的维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维度。很多中国的家长不给小孩看图画书是很可惜的,这种书是用来打精神的底子的,培养大善大美大智慧。最后曹文轩教授再次强调悲悯情怀是文学最基本的意义。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编辑:拉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