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主讲才斋讲堂第七十九讲:计算机与智能

“如何判断一台机器是否具有智能?”5月8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高文在第七十九期才斋讲堂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智能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挑战。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主持本期才斋讲堂。

高文院士从“计算机智能之父”图灵的经历讲起,介绍了计算机智能的起源。一般认为,一台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即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图灵测试是指测试人通过装置向被测试方(被测试方是一个正常的人和一个待测试的机器,两者相互隔离)提问,如果测试人不能判断哪个回答来自人、哪个回答来自机器,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高文主讲才斋讲堂第七十九讲

在计算机智能的发展历程中,一共经历的三次浪潮。在第一次浪潮中,计算机智能领域产生了“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方法论,主要采用AI逻辑方法。AI领域在1958年提出了四大著名的预言:十年以内,计算机将成为国际象棋冠军;十年内,计算机将发现和争鸣有意义的数学定理;十年内,计算机将能谱写优美的乐曲;十年内,计算机将能实现大多数的心理学理论。在这一时期,计算机智能在定理证明、逻辑程序语言、产生式系统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然而,第一次浪潮末期也产生了一些论战,比如四大预言的实现遥遥无期、知识工程的方法代替逻辑方法等。

在第二次浪潮中,“人工神经元网络”成为主流方法论,产生了AI神经元网络法。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方法论来自于对人体神经网络和人脑的研究,其中感知器是非常重要的设备,支持向量机是常采用的方法。机器翻译是该时期的重要突破。

第二次浪潮的末尾,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信息领域的新变化(比如数据量的几何级增加),也带来了计算机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在第三次浪潮中,“非确定性信息处理与贝叶斯网络”的概念出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成为主要的方法论,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I概率。目前第三次浪潮还在继续。图灵在1950年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图灵测试,Child Machine是否能制造出?目前64年过去了,图灵的第二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

在讲座最后,高文院士总结道:“尽管计算机智能经历了逻辑方法、神经元网络方法、基于大数据的概率方法,但计算机智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高文强调,计算机智能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计算机科学、数学、脑科学、物理学和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他勉励在座的学生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投身计算机智能领域的研究。高文同时提醒有志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生们关注Child Machine的研究进展,这将是计算机智能的重要载体。

 

编辑:舍予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