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校友采访录之三】陈亦工:做一个优秀的北大人

【编者按】:日前,北大校友工作办公室组织采写的图书《故乡的云》由北大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采访了27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北大留学回国的优秀校友,深入挖掘了他们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国家建设的感人事迹,引导青年学子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将北大人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力量的精神发扬光大。《故乡的云》是继《西部放歌》之后“北大博雅系列”丛书的又一力作。本网将陆续编发本书文章,以飨读者

四月一天的下午六点,北京此时的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陈亦工刚刚开完工作会便来到了会议室准备接受我们的采访。虽然身形已是略显疲惫,但他温和的笑容一直没有变过。而这样一位极富亲和力的学长也很快打开了话匣子,于是我们开始试着去探寻他温和的笑容背后那不同寻常的故事。

“随波逐流”来到北大

“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北大,又为什么会选择读生物呢?”,进入正题后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原本以为陈亦工可能会回答北大的优势,自己的兴趣等等,可收到的却是意想之外的答案:“那时候信息传播不如现在发达,我也不大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对北大的了解也很局限,只知道北大很好,选择北大是首位的。而在北大选什么其实挺随机的,选生物系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大家说生物系比较好而已,如果大家当时觉得物理系比较好,我可能就去报物理了。”的确,当时的陈亦工也并不清楚自己的未来会因此而改写成何种模样。

就凭着这样一个模糊的选择,陈亦工开始了自己的北大生活。进入北大后,由于课业压力很大,和当时大部分理科院系的同学一样,陈亦工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去选择,而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虽然中间课程有所中断,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陈亦工正常的学习轨迹。到了大三时,他便和其他许多同学一样,进入了准备出国的轨道,而选择出国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当时国外大学的条件不管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教学科研水平都要高出国内不少,更何况当时的奖学金制度也相对宽松,因此选择出国读研对当时北大比较容易出国的生物系而言无疑是第一选择。因此考托福、考GRE、写申请也就成了陈亦工后两年本科生活的必备事项。而在按部就班地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也顺利地拿到了一些offer(录取信)。在比较了一下各院校生物专业的排名之后,他便选择了爱荷华大学,于是,长达11年的海外生活就此开始。不过陈亦工也坦言自己到这时所做出的选择大部分都有点“随波逐流”的感觉。

人生是需要自己选择的

直到陈亦工在爱荷华读硕士,听到实验室里的同伴告诉他应该要考虑是否真的愿意一直在生物领域工作,同时听说转攻法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时,他觉得自己应该要考虑自己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了。正是在经历了这种内心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种种纠结之后,陈亦工最终选择了攻读爱荷华大学的法学博士。虽然在他自己看来,这也还是一个有些模糊的选择,但这同样是他第一次真正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在转读法学之后,陈亦工面临着出国后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之前从未涉足法律方面的知识,课程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奖学金的中断也使他不得不继续在实验室打工,生活也非常繁忙。不过在回忆起这段日子时,陈亦工却有些兴奋,虽然专业跨度有些大,休息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学习在他看来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至少他已经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在经历了三年边勤学苦读边兼顾生计的生活后,28岁的陈亦工终于在人生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时收获了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又参加美国律师资格考试并顺利地拿到了律师执照,之后便被华人聚集且创业氛围浓厚的硅谷所吸引,成为了一名在硅谷从事公司法方面的工作的华人注册律师。从此,陈亦工也开始了另一番生活。

在硅谷的律师工作非常辛苦,再加上当时又身兼华源会的许多活动,陈亦工虽然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但忙碌依旧。而在进入新世纪后,网络泡沫的破灭也一度使得硅谷的创业大潮有所减退。在不再承担华源会的主要工作以后,陈亦工的生活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单调而平淡,他也曾想过如果自己继续留在美国,也许未来十年的生活模式都基本可以预见。而此时中国的不断发展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与其维持在美国的平稳生活,也许不如回国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还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2000年,陈亦工在阔别祖国8年后第一次回国,当时的中国虽然肯定不如现在这样已是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国,但确在改革的快车道上大步向前。在国外的几年,其实陈亦工也通过互联网以及听闻后来留学生的描述了解了国内的一些变化,不过这次为期不长的亲身经历无疑让陈亦工感触更深。再回到美国后,陈亦工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究竟要走向何方。这思考后的结果便是我们看到他在2003年与室友陈一友一起归国创办了斯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过由于资金等一系列问题,陈亦工没能和室友一起把公司继续做大。而在2005年,他又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在朋友的协助下,陈亦工开办了百宸(Pac Gate)律师事务所,专注于高端涉外投资律师业务,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谈及对现在这一新的选择的看法时,陈亦工笑着说虽然自己在这六年里一直都很辛苦,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情,也并没有因为辛苦就对现在的律师工作失去热情。既然对一件事情还有热情与动力做下去,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选择呢?我们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选择的机会并不多,许多人的一生也许也就这样遗憾度过了,可是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管结果是好是坏,你都不会为自己当初盲从了他人而感到遗憾。就像陈亦工随后说到的“年轻人需要找到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一般都是感性的,不可能会很理性地就很清楚自己一生将会做什么。但能自己做选择总归还是好的”。这无疑是在提醒我们:人生是需要自己选择的!

做一个勤勉认真,踏实靠谱的人

“人生是没有办法走回头路的,做了选择就走下去吧,不要让自己后悔就好”。在谈到做出了转读法学的选择时,陈亦工不忘加上这样一句。确实,既然已经有了前进的方向,那就奋勇向前吧。而在这条前进的道路上,陈亦工的经验是要做一个勤勉认真,踏实靠谱的人,而事实上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能在当时考入北大并顺利拿到奖学金出国,陈亦工的学习自是不在话下。哪怕是后来做出了在外人看来跨度很大的专业调整,陈亦工也从未畏惧过。在我们看来,这恰是因为他有着这样踏实认真的态度才能把每一次学习中的挑战都当成新的机遇并最终顺利克服。而来到工作中的陈亦工,依然是一个靠谱的人。在华源会成立之初,陈亦工由于具有律师背景,再加之对于社团活动的投入,便被大家选做了秘书长。谈及大家为何都会选择他时,陈亦工说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工作较为稳定,相对来说更有时间来承担社团工作,而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踏实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我们不难想象从当初的创立到后来的实际工作中都有许多具体事项需要陈亦工亲自来办理,而在这个过程,对工作的热情与细致的工作态度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被问及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华源会的工作更多的是因为什么时,陈亦工也坦言是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他看来,能把别人托付给他的事情认真完成不仅是在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更是对自己内心的责任感负责。

有了这样一个“靠谱”的秘书长,华源会初期的筹建工作以及后来的规模扩大也都进展得较为顺利。而陈亦工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朋友们对他的充分信任,这也让他后来的创业工作获得了许多朋友的大力支持。谈及这一点,陈亦工无不感慨地说没有朋友的支持,自己肯定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而在我们看来,这与他之前与朋友们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是分不开的,而彼此间的信任正是出于对对方性格与工作态度的信任才能建立起来。这也难怪在我们请陈亦工写几句给北大学子的寄语时,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这一句:“做一个勤勉认真,踏实靠谱的人”。

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陈亦工1992年就从北大毕业,到现在,离开母校也已将近20年。在谈及对北大的情感时,陈亦工毫不掩饰对于北大生活的怀念。他还记得那时的自己还比较青涩,当时除了功课外,自己也很少参加别的娱乐活动。不过有一项活动是他那时比较爱去的,那就是每周五在食堂定期举行的舞会。由于当时信息的交流还并不发达,许多同学还把舞会当做是寻找恋人的好机会。因此,当时大部分的北大人都热衷于参加每周的例行舞会,自己也不例外。而除了参加舞会,自己还曾是院里足球队的主力队员,虽然技术一般,但是那时大家对于足球的热情可高涨了,周末有空的时间,大家都会聚集到那时条件还很简陋的足球场上去踢上一场球。不过给陈亦工心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当时北大人的优秀,这种优秀可以从多方面来看待。陈亦工在受访时就说当时大家的学习氛围都很好,唯恐自己掉在了后面。而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也让大家在走入社会后有了更强的竞争力。陈亦工也希望我们新一代的北大人能继续保持北大人的优秀,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将来走入社会,都能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而在谈及北大人身份对自己的影响时,陈亦工认为自己更多感受到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自豪感,北大人的光环给了自己很多信心和支持,尤其是曾经负笈海外的经历让自己有了更深的感触。陈亦工回忆到自己当时一到硅谷,便加入了北大北加州校友会,还加入了以北大校友为基础的创业者协会E-Club。谈到当时加入校友会时,陈亦工开玩笑说当时的感觉像是“找到了组织”。虽然这听上去像句玩笑话,可是再一想就会发现久处他乡的陈亦工在重逢校友时的那种兴奋的确是真性情的流露,而北大人的身份此时也给了身处异国的陈亦工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在当时创业浪潮风起云涌的硅谷,以北大人为核心的E-Club也尝试了一些将技术和资本结合的活动。尽管如此,这些E-Club成员还是深切地感受到硅谷没有华人创业的环境,迫切希望扩大现有的E-Club,组织支持大陆留学生自己的创业社团组织。于是这就有了后来的华源会。“华源”二字取自于“源自中华”,据陈亦工自己回忆,当时成立华源会有三个主要目的:首先是帮助硅谷的大陆留学生创业;其次是帮助硅谷大陆留学生与中国大陆对接;第三是与美国当地主流社会对接。由于是协会的秘书长,当时的陈亦工还负责了一段时间内华源会的主要活动。回忆起这段岁月,陈亦工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因此也愿意为此付出热情与努力。

在回国后,陈亦工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北大人给自己带来的深远影响。他说,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别人说自己也是北大毕业的,心里头对他的信任和好感就顿时增加了一分。尤其是在工作中,这种校友关系带来的信誉是别的一般朋友关系所不能比的。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彼此都是优秀的北大人,在合作的过程中将工作交付给对方时也感到放心和踏实。而在整个社会眼中,由于长久以来北大人的优秀传统,大家也都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将自己的优秀保持下去并真诚地对待你身边的同学在陈亦工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的心目中,时刻用北大人的优秀提醒自己,敦促自己进步不仅仅是让自己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更是“北大人”这三个字赋予自己一生的财富,同时也还是在传承北大人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此时的我们这才明白,北大人的身份绝不是用来给自己炫耀贴金的,也不是来平添你生活中的压力,而是对自我成长进步的督促,更是为了能让北大的优秀传统能继续延续下去。

在采访的最后,陈亦工谈到了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理想。他说自己还是很满意目前的选择。能在工作中能找到一点乐趣并能获得满足感,在他眼里也是自己能长期坚持一件事的重要基础。而如果自己还有什么更大的愿望,他希望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尽可能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毕竟人生是有取舍的,鱼与熊掌总是很难兼得,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在这里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陈亦工认为自己若是能踏实地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把它们结合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来那便是自己最高兴的事情了。当然,这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但是自己还是很愿意去尝试。这也正如我们标题中写的那样:“做一个优秀的北大人”,这也正是陈亦工的真实写照:一个想把人生握在自己手里,并勤勉踏实地坚持自己的选择而又将优秀看成是一种习惯的陈亦工。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也祝福我们北大人都能更好地走下去,不仅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更能实现“北大人”的理想!

编辑:聪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