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戏剧《山羊不吃天堂草》走进北京大学

11月28日,中国儿艺根据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国内首部“成长戏剧”《山羊不吃天堂草》,作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收官之作亮相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并于2日内演出4场,同时在首场演出后举行演后谈活动。此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共同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现实题材剧目展演活动,旨在通过国家剧院走进海淀,营造“名院演出,名家开讲”的艺术文化氛围,为海淀区青少年儿童送去国家院团的精彩演出,拓展儿童戏剧观剧年龄,丰富海淀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国儿艺副院长、《山羊不吃天堂草》编剧冯俐,原著作者曹文轩,导演查明哲,中国儿艺副院长赵寒冰和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与现场1000余位观众共同观看了首场演出。

孩子们观看演出

成长戏剧浸润心灵 精彩演出多方获赞

《山羊不吃天堂草》作为国内首部“成长戏剧”,弥补了国内适合青少年观众戏剧作品的匮乏。该剧聚焦少年心灵成长历程,通过表现一个孩子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孩子走向成人的心灵成长过程,让青少年观众在艺术氛围中感同身受,进而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有所获益。该剧自首演以来,获得了广泛好评,原著作者曹文轩说:“这部戏成功将文学变成了艺术,它的演出代表了国家剧院的演出水平。这部戏对山羊的意象处理得非常好,时空调度非常自如,利用了舞台艺术特有的长处。整部剧完全忠实了我的作品,进行的重新编排也合乎逻辑非常自然。整部剧的中心压在一个词——悲悯,对那样一群来自乡村人的悲悯,对所有的人悲悯。不管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我们都面临着我们无法解决的种种困境,我们在思考怎么来共同面对。”

演出现场,不论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是慕名而来的大学生,抑或是老师、家长,都被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演员精彩的表演所吸引,跟随主人公明子内心的一次次挣扎,进行着心灵上的一次次蜕变。从浅显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到“守住自己内心的尊严”,不同年龄的观众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都从剧中收获了不同的成长。

演出结束后,有关领导与主创人员合影

名家演后谈 分享艺术成就自我

在首场演出结束后,著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羊不吃天堂草》原著作者曹文轩,国家一级编剧冯俐,国家一级导演查明哲,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该剧执行导演、剧中明子的扮演者毛尔南,国家一级演员、剧中三和尚的扮演者刘晓明,国家一级演员、剧中紫薇的扮演者唐妍,共同开展了“艺术(文学、戏剧)陪伴成长中的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人”主题演后谈活动。

《山羊不吃天堂草》的编剧冯俐主持演后谈,她简要介绍了改编中遵循的“保持小说的文学品质,创造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原则和舞台呈现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她说:“此次将该剧带到北京大学,希望可以将儿童剧的受众拓展到它应有的范围,让更多青年、少年走进剧场欣赏到适合他们的优秀作品。”随后,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对中国儿艺演出《山羊不吃天堂草》所带来的感动表示感谢,同时她充分肯定了此次演出活动的意义:“海淀作为北京孩子最多的一个城区,有25万少年儿童,希望中国儿艺可以将更多优秀作品送到海淀,让海淀的孩子欣赏到高品质的儿童剧作品。”作为曹文轩曾经的学生,陈静也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与曹老师的师生故事。

演后谈现场

现场的观众就该剧的主题表达、舞台美术、角色塑造等方面与主创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曹文轩表示,这部作品根据他的小说改编,既忠实于原著,却又是完全不同于原著的一部再创作的伟大作品,这是从文学到艺术的完美转换。虽然大多数的改编作品都不能令原作者感到满意,但这部作品是个例外。未来,他一定会围绕这部作品写一篇研究性的专业论文。在谈到该剧的创作理念时,导演查明哲谈到,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尽管这部剧需要呈现出的状态不似战争或其他题材给人极致的震撼,但它们内部的追求是一致的,是对人类的一种悲悯,从这个角度而言,《山羊不吃天堂草》站在了很高的角度去表现青少年的心灵成长。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在参加完剧院其他活动后,专程赶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现场,与海淀文委领导、剧组主创和演职员进行深入交流,并观看了当天晚场的演出。作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收官之作,《山羊不吃天堂草》通过戏剧的形式,聚焦少年心灵的成长历程,真实地再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点滴变化,激励当代青少年儿童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继续书写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儿艺也将继续肩负国家剧院的责任,创作出更多关注当代青少年儿童成长经历、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文/光明融媒记者 苏丽萍)

原文链接:成长戏剧《山羊不吃天堂草》走进北京大学(光明网 文化频道)

专题链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编辑:山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