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习的指引者:记李彦老师和她主讲的“普通化学”课

【编者按】:北京大学的精神魅力,存在于百年学府的历史气象之中,存在于未名博雅的湖光塔影之中,存在于学者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中,也存在于北大学子的内心感悟之中。在《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课堂之印象》一书里,同学们回忆了对专业基础课、通选课、公共必修课、国际交流项目、第二课堂,以及本科教学改革的感受和体悟,意切情真地表达了通过课堂感受到的北大的历史传统与学术精神,感受到的老师们的学识身材和授教风范。篇篇文章浸润了学子们浓浓的北大情怀,展示了北大教师的精神魅力。本网将陆续编发本书文章,以飨读者。

上高中的时侯,我就一直向往着北大,向往着北大的化学学院;进入北大后,对我们未来四年即将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教师将如何传授知识,都急切地想窥见一二,其实大家的内心期待是很高的。而李彦老师主讲的“普通化学”课不负重望,为我们化学学院的新生们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普通化学”课程是我们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化学课。我们对专业的认识与印象、对化学兴趣的建立与培养,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这门课。作为专业而学的化学与高中化学会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是大家最关心、也最希望得到答案的一个问题。“普通化学”这门课对我们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指引意义。

这门课由无机化学系的李彦教授主讲。作为第一门化学课,它主要介绍现代化学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概念和知识,为后续各门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普通化学”是大学化学课程的绪论。被评价为绪论,那么“内容涉猎范围广”是这门课最大的特点。刚一入学就被要求掌握如此之多的内容,我们能否很清晰地理清思路并跟上进度?同学们的疑问很快得到了回答。这个“入学门槛”并非如先前所想的那样高。因为讲课的时候李老师对各章知识点有很恰当的概述,对各章重点和知识点的分布把握得很好,授课时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涉猎多、涵盖广,指导得恰到好处。

“普通化学”课的教学进度与“无机实验”的教学环环相扣,力求通过实验课上学生的亲自操作,加强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与体会,加深学生理解,使原本枯燥生硬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起来。同时,它还十分注重妥善处理书本的经典理论与现代、前沿理论发展的关系,老师授课内容也保持着恰当的更新,这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并创造性地学习。

然而,讲授一门基础性课程,很容易就会倾向传统的 “灌输式”教学。“普通化学”课程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教师在传授课程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启发式教学,积极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还发展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比如要求学生写作自己主持、自己评分、相互答辩的课堂科普小报告;网上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老师费心开设的讨论课,等等。此外,在教学网上,老师还提供了内容十分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包括“化学史话”、“趣味化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工作介绍”、“前沿化学”等栏目。这些做法深受同学们的支持,效果也十分突出。对我们而言,“普通化学”课上老师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它为我们积极参与探索研究和交流,发掘学习潜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对我们能力的增长、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

此外,李彦老师十分善于处理和学生们的关系。她耐心、细心,和我们十分融洽。课上,大家积极吸收老师的思想精华;课下,和老师交流谈心。许多同学都将李老师看作年长的朋友,学习、生活上有了难以跨越的“槛”都乐意向李老师倾诉;对课程有新的看法与建议时,我也愿意和老师交流。作为学生,这种“师生交流”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普通化学”这门化学专业基础课中的基础课,通过李彦教授认真生动的讲解,在她的用心教学、用心育人的默默付出中,慢慢被我们所接受、喜爱,指引我们踏上了化学专业学习之路。

(文/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生 吴惠娴)

编辑:落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