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亚太民族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2011亚太民族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8日在北大召开,海内外一百多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87篇。北京大学校副校长刘伟,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亚太民族音乐学学会会长王耀华及沁阳市市长魏新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伟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创始地,自上世纪20年代起,国乐导师刘天华成立了“音乐传习所”,体现了北大重视民族音乐保护和研究的传统。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其中特别提到,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他表示相信此次会议,将有力地推动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完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总议题为: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会议下设亚洲太平洋地区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播、当代民族音乐教育、朱载堉与乐律学研究和其它学术动态研究等四个研讨范畴。

在两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亚太地区传统音乐的具体类别以及当代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认真讨论,并且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多种建议。与会的国内外专家认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学者们在各自领域的不懈努力,需要通过调查研究、田野实践和社会呼吁加以推进。

对于当代民族音乐教育问题,许多学者基于各自领域的教学体会,对于传统音乐的教育传播和跨文化习得提出了颇具创意的实践方法。可贵的是,这些方法都正与传统音乐的发展诉求相辅相和,反映出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各位学者怀着这种热情,创造出符合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的教学方法,为未来本地区音乐的繁荣开辟了新的思路,并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得了共识。与会专家认为,音乐教育作为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实践,并将更多学术成果转化到音乐文化教育的实践中。

本次会议除讨论亚太地区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之外,还开辟了朱载堉与乐律学研究的专题版块。朱载堉在西方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式的文化巨人,在海外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东西方音乐史、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会代表通过各自的研究成果再次肯定了这位明代算学家在律学研究与实践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又对乐律学领域的学理问题做了新的解读和跨界研究。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反映出学者们对传统课题研究视角的革新,同时也对以往研究中的存疑问题做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与会者认为,此次研讨会证明,传统音乐教育、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将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亮点。在强调文化大发展的今天,研讨会的召开,以及它在亚太地区的号召力,都预示着亚太民族音乐发展的新的前景,它将对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为传统音乐开辟出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