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电影报》研讨影视“娱乐化”现象

近日,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电影报》,组织部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等共同探讨时下学界广泛关注的影视“娱乐化”问题。

本次讨论旨在将学界、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入学校和课堂,开拓学生眼界,加强学校与学界业界的互动和对话,集思广益,并向社会、影视界发出北大青年学人的声音。

学术研讨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主持,各位学者、同学各抒己见,不仅从学理的角度对“娱乐化”问题进行界定,更结合电影、电视实例以及中国市场现状对“娱乐化”利弊进行分析。

2010级博士研究生刘胜眉提出先对“娱乐化”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娱乐化”与“娱乐性”进行了区分。她认为形式可以娱乐,但要有足够丰富的思想内核支持,并提醒学者关注谁是“娱乐化”这一问题的发出者,认为这对深入分析“娱乐化”有着重要联系。同样关注娱乐的形式和内容,2010级硕士研究生周翠认为真正的娱乐应该是形神兼备。她以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为例,认为影片不仅具有娱乐之形,也包含了大量批判性元素的内核。2011级硕士研究生李雨谏从福柯的霸权理论入手,认为娱乐化、泛娱乐化和过度娱乐化的概念界定不准确,甚至有伪命题之嫌。他认为,娱乐不是创作者和观众唯一的粘合剂,只是我们还没找到其他更好方式。

2011级博生研究生车琳通过对同一题材的《白蛇传说》、《新白娘子传奇》和《青蛇》的纵向分析,结合三部作品引起的市场反应,车琳重申了适度娱乐、娱乐要保护思想的观点,并认为大众也具有选择性,而非盲目地被引导。2009级博生研究生肖怀德通过《人在囧途》、《夜店》、《钢的琴》为例,重申用娱乐包装严肃的可能性。台湾学生游惠媛通过对《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的对比分析认为,影视作品的娱乐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2011级博士生(韩国留学生)都性希不仅向大家介绍了韩国在“娱乐化”讨论上的状况,并从韩国人的视角对《辛亥革命》进行简要分析,认为影片娱乐性仍然不足。2011级硕士研究生郭星儿通过对张艺谋个案分析,认为“娱乐化”源于初级阶段的商业化背景和尚不健全的产业发展方式。

讨论对电视“娱乐化”状况也进行了分析。来自艺术学院MFA的学生贾静结合自己的工作背景,将“娱乐化”归结为“收视率至上”的一种表现。她认为“娱乐化”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我们要把握“度”的问题。2011级硕士研究生高原以某恶俗保健品广告为例,提出中国以8亿农民为主要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娱乐”成为最便宜的获益手段。

研讨会上,陈旭光教授以《乐记》中“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为本次讨论作结。对影视“娱乐化”的讨论尽管并未有定论,但在概念的厘清,以及这一话题存在的内在问题等方面,各位同学各抒己见,为这一问题的再讨论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入手点。

本次影视“娱乐化”现象研讨内容的记录整理稿刊发在近期的《中国电影报》上。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