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2003: 北京大学师生抗击非典纪实

编者按: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大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40年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是如何见证北大发展变迁,讲述北大故事的?本网编辑部特开设【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专栏,选取与北大师生校友相关的40篇《人民日报》代表性报道(从1979年到2018年,每年选取一篇),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变化的视角。

需要说明的是,40年来,《人民日报》上与北大师生校友相关的报道有数千篇,我们仅从中选取了40篇代表性的报道。何谓代表性的报道?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加上时间有限、认知有限,选取的内容难免有一孔之见,难免有失偏颇,希望读者诸君指正。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03年5月8日 第2版 要闻】   

阳春三月,非典型肺炎猝然降临,未名湖畔的燕园再也无法平静。北京大学师生员工众志成城,展开了抗击非典的战斗。

筑起防范非典的屏障

4月6日,北大学生工作部召集校团委以及各院系学生工作干部召开防治非典工作会议,要求同学们加强日常生活的防护。

从4月初开始,北大新闻网专门在显著位置开辟防治非典的专栏。

4月14日,北大医学部召开SARS攻关研究领导小组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寻找病因,是对患者拿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办法。下一步是进一步证实病原,研究疫苗。

4月15日,非典突袭北大。经济学院一名教师的家属因病去世,这名教师也出现非典疑似病征,经济学院部分教师被隔离,学生改变上课方式……疫情近在咫尺。

当天下午,学校领导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主持专题研究防治非典的措施。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北京大学防治非典工作方案》被教育部作为经验转发全国高校。第二天,北大又召开了中层干部紧急会议,公布了学校遭遇非典的真实情况,指出北大预防非典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师生员工预防,既要确保安全,又要防止恐慌。考虑到非典传播的危险,义务献血活动、校园开放日活动、百年讲堂的演出活动以及校庆的群众性聚会活动取消或改变方式举行。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人口密集的地带,北大领导把预防非典的核心放在学生身上。4月17日上午,学校对全校学生宿舍进行了认真彻底的卫生大扫除。下午,总务部统一对全体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消毒,还向学生发放了7000多支体温计,保证每个学生宿舍2支。校医院开始在学五食堂、农园食堂、万柳学区学生食堂、药膳等处向全体师生员工定点发放预防非典的汤药2万多份。新闻网在网上公布了非典诊断标准、消毒液的使用方法、非典防治办公室联系电话以及校医院的非典咨询专线电话。餐饮中心控制了校外人员用餐,停止一次性餐卡售卖,要求所有食堂24小时通风,加强公用餐具的消毒和检测。为消除隐患,燕园街道办事处组织对辖区进行了逐门逐户的排查,对辖区居民以及外来人口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将防治非典宣传材料发放到居民手中。

在北大党委的领导下,北大人团结一致,用智慧和力量开始构筑防范非典的道道屏障,使广大师生员工获得了相对安全的环境,使全国各地的家长减轻了心理压力。

党旗飘飘

“还是我去,其他条件我们都一样,但我比她多一点,我是党员。”北大校医院副护士长岳春华,为了争取去发热门诊,面对党支部书记这样说。朴实无华的语言让在场的人眼睛湿润了。

北医三院神经内科护士张楠挺身而出,轻轻地但坚定地吐出两个字:“我去。”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朱继红主动到一线工作,并写下了“告急诊科同仁书”,嘱咐大家一定要善待病人、做好自我防护。北大校医院口腔科的刘艳萍大夫,是老共产党员,今年52岁,长期遭受腰椎间盘突出的煎熬,她不仅自己坚持分药还把正在另一所大学上学的儿子叫来一起帮忙。别的医生都劝她不要把孩子带到这样危险的地方,刘大夫说,她就是想让孩子在这样不寻常的时刻接受教育。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党员们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北大公共卫生学院2001级研究生党支部在上一线的请战书中写道:“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随时随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广大同学服务!”

患难见真心

在防治非典的斗争中,无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坚持工作的师生员工,都表现出了直面困难的大无畏精神,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献出火热的爱心。

4月21日,北大第一临床医院召开全院紧急干部会。医院和党委向全院职工发出了“紧急动员令”。下午5点,报名参加防治非典预备队的已有800多人。普通外科几乎所有在班的大夫都报了名,还有一些已经退休的老教授也踊跃报名。很多人在报名表上写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们要求参加这场战斗,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还有的人说:“时刻准备着!只要需要,我们将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就在这一天,在北大的教室里,数学系蒋美跃老师、法学院张平老师、计算机系许卓群老师,还有讲授公共大学英语的张桂珍老师、文钧老师、高艳丽老师、张燕老师都在为同学们上课。教师们表示,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来,老师也会采用答疑的授课方式讲完课程。这是老师们的勇气和爱心。

4月23日,北大研究生会主席李若鹏等8名学生满怀敬意,前往北大第三医院,代表北大学生慰问战斗在抗非典前线的医务人员,并向他们赠送了鲜花和感谢信。25日,医学部研究生会在4号楼前拉起了一条长约8米的白色横幅,上面醒目地写道:“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用实际行动实践医学生的誓言。”

……

正是这一份份爱心,正是这直面困难、当仁不让的勇气,相互支撑着、交融着、凝聚着,奏出了和平年代里雄壮慷慨的乐曲。(文/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原文标题:果敢坚毅 众志成城———北京大学师生抗击非典纪实(《人民日报》2003年5月8日 第2版 要闻)

专题链接: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

相关链接:1979:发扬“五四”革命精神——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照片剪辑

          1980: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981:“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2:马寅初同志遗体在北京火化

          1983: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典礼隆重举行

          1984:“小平您好”——知识分子的心声

          1985:著名高等学府呈现学术繁荣局面  

          1986:加强理论研究 注重现实问题

          1987:北大学生寒假参加社会实践收获多

          1988:北大应用技术研究展示实力

          1989:华光激光照排系统日臻完善

          1990:未名湖连中南海

          1991:北大千余名学生申请入党

          1992:北大基础科研形成新格局

          1993: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散记

          1994:迎接新世纪的辉煌——记北京大学跨世纪人才工程

          1995:北大人生观教育有新意

          1996:北大图书馆新馆开工建造

          1997:为了新的世纪——记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九二级本科班

          1998:北京大学喜庆百年华诞

          1999:继承五四精神的当代大学生风采写真

          2000:北大北医大合并组建新北大

          2001:生机尽在改革中──北大三院从容应对医疗市场挑战

          2002:江泽民陪同普京在北大发表演讲

编辑:白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