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奇:泥河湾之谜破解者

闻名于世的泥河湾是一部史书,近乎完整地记录着中国华北地区人类的远古文化,这件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文化瑰宝,成为世人开启人类起源和文明史的一把钥匙。长期以来,泥河湾是研究近200万年以来古地层、古生物、古地理及新构造运动等学科的著名地区,特别是在泥河湾遗址群早日发现人类化石,成为每个参与泥河湾考古工作者的终生梦想,这个梦想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卫奇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阳原是冀西北与山西省接壤的一个县,古老的桑干河自西向东纵横全境,泥河湾村是河北省阳原县一个仅有9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卫奇和泥河湾结缘由来已久,1960年在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读书时,泥河湾的故事就深深影响着他。1959年,当英国古人类学家历经29年艰苦努力,在非洲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找到早期能人头盖骨化石的时候,卫奇就暗下决心,接续前人的努力,破解泥河湾之谜,寻找属于泥河湾的古人类头盖骨。

<v:imagedata

卫奇(中)和英国考古专家罗宾(左)探索泥河湾地层

卫奇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科学院,专门从事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和研究。桑干河成为卫奇破解泥河湾之谜的阵地,他和国内知名考古工作者贾兰坡、王键、盖培等人一起曾经长期奔波于桑干河两岸。但是古人类化石似乎总在有意躲闪卫奇的追踪,年复一年,在一次次希望和失望之中,他顽强地坚持探寻,他是科学家,他相信科学,相信成功产生在不懈的坚持之中。1973年,卫奇在药品收购站意外得到一个线索,在河北阳原的一个叫侯家窑的地方,有人曾看到过一种类似人类头盖骨的化石。  
 
      侯家窑位于冀晋两省的交汇处,这里人烟稀少,农民抢挖所谓“龙骨”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卖给药品收购站。循着“龙骨”的线索,卫奇来到了侯家窑。当他急匆匆赶到挖掘现场时,除了一堆堆不能换钱的石头,就是深沟大坑。来晚了,卫奇懊悔地坐在石堆上,不经意地抚摸着石块,突然间他振奋起来,这不是普通的石头,是“石球”,经验告诉他,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古人类投掷器——飞石索。 
 
      这里有“龙骨”,有飞石索,也一定有古人类的头盖骨!但是,要在这个已经被破坏的现场找到古人类化石犹如大海捞针。他就地打井,一铲一铲地挖,一点一点地找,在地下8米处查明含有古人类遗存,继而在1976、1977、1979年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除了发现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了20多件现代人的祖先——早期智人的化石,卫奇距离圆梦只有一步之遥。
 
      考古学上每一个细微的发现,都会使考古学者兴奋不已,而每一个发现又会带来新的思考线索。在30多年里,卫奇更主要是在泥河湾发现与思考中默默地探寻着那谜一般的泥河湾猿人头盖骨,他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坚信在泥河湾盆地100万年以上的猿人化石肯定存在,它的显现只是个时间的问题,那生发于青年时代的梦想也在顽强地延续着。
 
      如今,卫奇退休了,这位一生钟情于泥河湾的科学家放弃了北京舒适的生活,定居桑干河畔的东谷坨,并在这里建立了猿人观察站,一方面作为野外科学考察营地继续泥河湾考古研究,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实验基地为泥河湾研究转化知识经济进行尝试。据悉,最近卫奇又发现了几块石器,时间可能更早,他的目标更远了,他会在有生之年继续为之探寻。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