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6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3月26日
人物简介:
方沛宇,北京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0年获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先后在琉球大学获硕士学位,在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大学助教、东芝株式会社的系统工程师等职。1996年4月独立从事软件设计和开发,并于同年在长春设立对日软件开发基地。2000年4月于东京设立力扬株式会社,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3年3月创办北京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在计算机及工业控制等方面有着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以“仿真+实验”的方式来研究结构安全性的理论,并设计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Hybrid结构安全性实验系统,该系统已在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投入使用。2004年被评为中关村优秀归国留学人员。
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谚:为了得到一根铁钉,有人失去了一块马蹄铁;为了得到一块马蹄铁,有人失去了一匹骏马;为了得到一匹骏马,有人失去了一名骑手;为了得到一名骑手,有人失去了一场战争的胜利。有所得必有所失,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太多得失需要人们去权衡,而任何获得往往都要以放弃为代价。北京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方沛宇博士,就是一个懂得适时放弃,并最终在核心技术市场横刀立马的智者。
求学生涯放弃了稳定
童年的方沛宇曾经历过一段磨难。在东北师大教书的父母被打成右派,-30℃的严冬,全家被下放到吉林省扶余县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年仅3岁的他,就这样开始在逆境中成长。逆境造就了他意志坚定、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4年后,父亲被分配到四平师范学院任教,小方沛宇在这里踏上了求学生涯的第一个起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方沛宇的话说:“不算幸运的人生经历,激发了我不甘沉沦的奋斗决心。”在课堂上,他勤学好问,回到家里,他刻苦用功。功夫不负苦心人,只用了9年,方沛宇便读完了别人12年才能读完的小学、中学课程。1983年,他以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力学系。
1987年,大学毕业的方沛宇被分配到大连轻工业学院担任助教。1990年只身飞赴位于日本冲绳的琉球大学物理系留学。3年后,方沛宇顺利地取得了硕士学位。为了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他没有立刻回国,而是来到日本首都东京,在东芝公司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工作。东京是一个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城市。方沛宇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学识不足,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学无止境”的古语。于是,在而立之年,他再次踏上了求学的征途,开始在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个阶段,方沛宇开始有意识地将学业与创业结合在一起。期间,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以“仿真+实验”的方式来研究结构安全性的理论,并设计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Hybrid结构的安全性实验系统,该系统已在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投入使用。求学之余,他还与一家日本公司合资在长春设立了面向日本的软件开发基地,2000年,他又在日本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谈起在日本时的工作,方沛宇说:“除了紧张就是忙碌,但这种节奏也让人觉得充实。”在日本生活了5年之后,方沛宇才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回国那天,已经在东芝公司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上了飞机便开始睡觉,直到乘务员把他叫醒,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国内。后来在NEC公司打工,为华堂连锁店开发一套大型系统,其中关于多媒体存储的引擎部分由方沛宇负责,最忙的时候,他用7台电脑同时工作。“经过这些锻炼,以后成立自己的公司也不觉得有什么陌生的地方,反而觉得是水到渠成了”。
创业巅峰放弃了安逸
“中国人在日本创业,有许多事情相当难做。”在日本学习与创业的十年间,因为自己的外国国籍,方沛宇遇到过不少挫折。按照日本法律,在日本居住5年以上的外国人就可申请加入日本国籍。方沛宇又一次面临着选择。加入日本国籍,许多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但血浓于水的深厚民族情结,令他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而与此同时,祖国也同样惦念着这些漂泊的海外游子。
2002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领导专程来到东京,与方沛宇等30多名留学生座谈。“近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积极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市场运作方式,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综合服务。衷心期待广大海外学子,到我们中关村这片热土上大展宏图,实现创业理想,成就一番事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领导极富感召力的讲话,使久居海外的方沛宇深受鼓舞。他握着祖国亲人的手,当场表态:“我决定近期举家离日,返回祖国。”
“你在日本的事业蒸蒸日上,为什么要离开呢?”“中国经济要想赶上日本,还不知要过多少年呢。”“人往高处走,一步不慎,满盘皆输呀!”……尽管不少日本朋友和同学都极力挽留,但方沛宇内心十分清楚:发达国家的条件再好,也是人家的。作为炎黄子孙,自己理当用所学和所长为祖国尽力。为中日友好架起一座桥梁,更是分内之责。
2003年,方沛宇放弃了在日本经营13年之久的安逸生活,与在东京结识的日本数字家电专家今村博宣共同投资,在北京注册成立了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数字家电解决方案的研发以及计算机系统集成。一年后,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回国定居。
“创建世界一流的消费电子研发生产企业,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方沛宇说,针对数字家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华科力扬专注于数码音视频、网络和通信等产品技术相关的研究和开发。从芯片设计到电路板集成,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制到中间件和上层软件的开发,公司自成立伊始就定位于高起点、全方位的数字家电核心解决方案的研发,凝聚了一批国内外电子及计算机行业的优秀研发人员,拥有一支团结进取、奋发向上、实力强劲的设计开发队伍。
2003年开始,公司便着手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并于2006年申请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产业化资金。在数码音视频产品方面,他们开发出了手持式十五合一多媒体播放机(俗称MP4);在数字电视方面,他们针对国内市场研发了用于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的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及用于卫星电视接收的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这些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相同处理能力,成本要低10%-20%。
“这种视频IP电话是华科力扬即将推出的,它是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语音、视频传送的通讯工具。”指着宣传彩页上一款漂亮的手机,方沛宇自豪地说,这种手机是基于IPv6开发的可视IP手机,是华科力扬2006年2月16日,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出来的,它实现了基于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无线可视通话,意味着手机用户可以绕过传统的电信服务商,直接利用现有的局域网络承载通话,从而不必支付电话费用。它也可以移动使用,只要有无线覆盖的地方就可以通话、上网。“它的出现将带来通信行业的一场革命”。
当然,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昨天的顺利。回国创业初期,由于在国外生活、学习、工作了十几年,方沛宇对国内企业经营的情况不很了解,在员工管理、工商税务手续、国内市场推广等方面都不太“摸门”。有些合作伙伴还在他们对国内情况不熟悉时趁机开出“天价”……每每遇到挫折时,总会有人问方沛宇:“你后悔放弃当初的安逸吗?”方沛宇总是笑笑说:“热情依旧,也从来没有后悔过,也许到现在为止挫折还不够大吧?”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使包围着方沛宇的难题一道道迎刃而解,公司的60多名员工各个满怀信心。
“计算机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前一年开发出一个产品,如今,3个月就要有一个新产品问世,你不去做,别人就去做。”选择了IT行业,方沛宇说自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总是箭在弦上。他放弃了下棋、滑冰、滑雪等许多业余爱好,奔波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往往国内放假时,他就要到日本出差,而日本放假时,他又回到北京。“15年了,直到2006年,我才陪家人过了一个春节。”因为没有时间陪太太和孩子,方沛宇总是感到很内疚。但是谈到儿子,他又变得神采飞扬:“两个儿子现在一个上小学六年级,另一个还在幼儿园。”方沛宇说,两个孩子都出生在东京,从他们咿呀学语时,夫妻俩就开始教他们学说中国话,时刻不忘告诉他们自己是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国内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他们借来录像带,一遍遍让儿子看,告诉他祖国多么强大,从而培养孩子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回到北京后,大儿子表现很出色。在日本锻炼出来的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使得他在小学棒球队里一直是第一号主力,去广州、香港等地参加了多次全国中小学生联赛。
“现在两个儿子的汉语已经说得非常好了,并且完全适应了国内的生活。当时回国时最大的阻力来自长子,现在他再也不提回日本上学的事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方沛宇感到欣慰,公司的广阔前景让方沛宇感到振奋,生命的几多选择让方沛宇感到殷实。“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或许,在方沛宇的人生哲学里,早已深深地刻下了八个字:懂得放弃,才能拥有!
北京华科力扬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创立于2003年3月,是一家专门从事消费类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的中日合资高新技术企业。针对下一代家电——数字家电,华科力扬专注于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终端等产品技术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同时也很重视与外界的技术合作,与富士通、NEC、三菱、海尔、北大方正等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华科力扬已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并于2004年9月与新浪、搜狐等知名企业同时获得了中关村优秀留学人员企业的称号。2006年2月研发成功全球首款支持IPv6的无线可视VOIP手机DynaPhone(r)。2006年4月,华科力扬的DynaPhone(r)系统通过了国际IPv6协会认证,取得“IPv6Ready”认证标识,同时通过了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的认证测试。2007年2月,华科力扬被评为2006年度中关村最具发展潜力十佳企业。(作者:郭涛)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