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就任北大校长典礼简朴无华

 

<v:imagedata

 

1951年7月,马校长(前排左八)与北大经济系毕业班同学合影,二排左一为作者。

 

<v:imagedata

 

马寅初陪同周总理视察北大。



 
    今年是马寅初125寿辰、逝世25周年。五十六年前,我在北大毕业前夕,有幸参加了马校长的就职典礼。最近找出珍藏的全校教职员工欢迎马老就任的照片,对当时热烈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

赶制横幅欢迎马校长

1951年5月,经政务院任命,无党派民主人士马寅初出任解放后第一任北大校长。喜讯传来,北大同学奔走相告,欣喜万分。大家知道,马老不仅是我国经济学的泰斗,更令人敬仰的是他德高望重的人品。他刚正不阿,在解放前,凭着爱国爱民的热忱,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猛烈抨击反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大胆揭露巧取豪夺、穷奢极侈的四大家族。为此他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抗战期间甚至被幽禁在贵州多年。他的高风亮节闻名遐迩,出任北大校长正是众望所归。

当年6月1日,北大召开全校师生员工大会,欢迎马校长到任,也是祝贺他就任的庆典。当时北大在沙滩旧址,没有礼堂,大会主席台设在民主广场南侧学生大食堂门前的平台上,用块大幕布遮挡住食堂大门,挂上一面国旗作会场背景,显得十分简陋。因为主席台上没有悬挂会标,我从摄影的角度,觉得会场应有能说明大会主题的标志,建议赶制一条表示欢迎马校长的横幅,并主动承担赶制了“热烈欢迎马校长”的红布横幅。那天中央和北京市的新闻单位没有派摄影记者采访这次大会。北大摄影学会组织了我和其他几位会员分担大会的摄影任务。

就职讲话不谈办学方针

上午9时大会开始,由教育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钱俊瑞宣读政务院任命通知;原校务委员会主任汤用彤致欢迎词,并宣布校委会即日起撤消。随后文、法、理、工、农、医各学院代表分别致欢迎词,并向马校长献花。最后马校长讲话。

马老非常谦虚地表示,这次他来京赴任,是来学习的。以他的学识和办事能力而论,实在不配当北大校长。因为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在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一切开风气之先。北大也进步很快,他这次来北大,可学习之处必定很多。他充分肯定以汤用彤为首的校务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获得了极大成就。他能否比得上校务委员会和汤先生取得的成绩,还成问题。但表示,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只要全校师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发扬北大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学术成就,就不会令人失望。今天他要着重讲这点而不谈办校方针,因为那是中央确定的,作为校长只有执行中央方针政策的工作任务。

接着,他以解放以来在各地视察所见所闻,生动地讲了一年多来制止通货膨胀、财政收支平衡等十大物质方面的成就,又用实例谈到比这些看得见的进步更大的思想政治等方面五大进步。而且他认为再过三五年,新中国的成就将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他谆谆告诫大家,今天如不赶紧改造思想,将来不免追悔莫及。

他指出,知识分子的改造,关系重大,能在旧学的基础上,架起新的建筑,成为有用的人才。反之,如果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从前所得的学士、硕士、博士,将被丢到废纸篓里。他勉励大家要奋起直追,努力改造,迎接大时代,保持北大作为最高学府的地位。这篇讲话无异是一次生动的形势教育报告,而且充满了对人民政府的热爱和敬仰,出自内心地赞颂新中国的进步和成就。讲话也是一篇鼓励北大师生努力改造思想的动员报告,词义恳切、语重心长,真是一番肺腑之言。

批给摄影学会“50万元”

会后我们立即冲洗放大出大会照片,贴在精致的照片簿上,派代表当面送给马校长。马老欣然接受了相片册,仔细地观赏上面的照片,赞赏相册编印得十分迅速,还亲切地向我们了解学会的情况。他不愧为一位经济学家,特别关注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我们向他汇报,考虑到当时同学们的经济条件都不宽裕,学会并不向会员收取会费,而主要靠为全校师生员工加印照片的劳务所得。他表示校方应当给学生社团必要的经费补贴,并当场批条补助摄影学会旧人民币50万元(相当于新币50元)。

一个月后,我所在的经济系四年级同学即将毕业。大家怀着对新上任的马校长和全系教师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提出邀请马校长和全系教师同我们一起合影。7月1日,在孑民堂前,中国照相馆的高级技师为我们精心地拍摄了一张毕业纪念照。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举办的校史展览会上和新成立的校史馆里,都将这张照片放大展出,十分引人注目。

在临毕业前赶上马校长到任,参加了他的就职典礼,亲聆他的就职演说。在离校前又和全班同学一起同他合影留念。这些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成为我终身难忘的珍贵记忆。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