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5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新浪读书12月24日
国民参政员傅斯年、黄炎培等六人为推动国共两党的团结,促成双方商谈,应中共中央及毛泽东主席的邀请,于1945年7月1日飞赴延安。
在访问中,参政员们与中共领袖有过较多的接触,毛泽东当面请傅斯年转达他对时在美国做寓公的胡适的问候,说: “代问老师胡适好。”
自1920年胡适与毛泽东在北京分别后,就一直没有再见过面。其实,其间是有一次见面机会的,但错过了。七七事变后一个月,胡适去南京参加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会员一共有16人,其中也有毛泽东。如果毛泽东也如约参加会议的话,就可以与胡适叙旧了。对于这件事,胡适在日记里也有记录:
1937年8月17日
八点半,在汪宅开国防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会员共十六人(有△者今晚到的人):
△张伯苓蒋孟麟黄炎培张嘉森张耀曾沈钧儒曾琦△李璜△蒋方震△梁漱溟△陶希圣△傅斯年毛泽东马君武晏阳初△胡适
今晚精卫先生主席,列席者有蒋作宾、王雪艇、吴达诠三部长及张岳军秘书长。周恩来代表毛君出席。
胡适1938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42年卸任后,即移居纽约,打算续写他的《中国哲学史》。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重庆谈判国民党代表之一王世杰(字雪艇)择机递呈毛泽东一份电报。是胡适自美拍给毛泽东的。全文如下:
润之先生: 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前夜与董必武兄深谈,弟恳切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十八年纠纷一朝解决,而公等廿余年之努力皆可不致因内战而完全销灭。试看美国开国之初,节福生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手创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选举取得政权。又看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此两事皆足供深思。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心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以上为与董君谈话要旨,今托王雪艇兄代为转告,用供考虑。
胡适,八月二十四。
胡适到底不过一介书生,他说要共产党“放弃武力”,在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力的第二政党”这样的话,未免太过天真;而他对时局的看法,认为共产党只能借鉴西方,走议会道路,否则一旦与国民党打起来,只会“完全销灭”、“自致毁灭”的观点,历史已证明了其乃大错特错。
以当时的形势,就算胡适主观上不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说话,那么至少在客观上他的论点也是与国民党要共产党放下武器、交出军队的要求相一致的,何况他给毛泽东的电报又是通过国民党高级官员转交的。
事实上,胡适在被国民党“冷落”了三年之后,这时又“热”起来了。首先是8月3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电告胡适,请他作为政府代表出席将在英伦召开的世界教育会议;9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不久,蒋介石又亲致电胡适,希望他“早日回国主持校务,并图良晤”;就在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那天,胡适获政府所颁胜利勋章一座。
其实,国共重庆谈判的焦点之一也就是“武力”问题。
谈判结束毛泽东回到延安,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在谈到国共双方争论的“武力”问题时毛泽东说道: “……国民党宣传说,共产党就是争枪杆子。我们说,准备让步。”但“是不是要把我们的枪交给他们呢?那也不是。交给他们,他们岂不又多了!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
毛泽东的这番话,阐明了共产党的态度,既是对党的干部们说的,也是对胡适说的。这也算作对一直在抱怨没有收到毛泽东回信的胡适的一种答复吧。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