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部学者在《柳叶刀》发表论文

2011年9月16日,《柳叶刀》(The Lancet,影响因子33.63,2010年)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冯星淋博士为第一作者、郭岩教授为通讯作者,与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Carine Ronsmans合作撰写的《关于中国住院分娩策略和新生儿死亡》的研究论文。

降低孕产妇、儿童和新生儿死亡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尽管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干预措施已经非常明确,但是如何在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有效的服务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因全面住院分娩策略的效果尚不清楚,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主张培训社区医生(如助产士)以进行家庭助产的干预策略,因而政策干预重点往往都放在了社区和外展服务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则提倡和推动住院分娩。

该研究利用中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监测监测点数据,分析了1996-2008年中国150万活产新生儿的死亡情况,发现12年间,中国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过半,住院分娩活产与非住院分娩活产新生儿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0.30到0.52,住院分娩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比例在48%-70%之间。这一结果提示中国全面住院分娩策略在降低新生儿死亡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非住院分娩活产新生儿死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相当,但是住院分娩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效果却大大的高于其他国家的社区干预策略的效果。

研究进一步发现即便是住院分娩的活产,其新生儿死亡率依然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中国住院分娩活产的新生儿死亡率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级的降低而升高。其中在城市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风险仅为5.7‰,而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农村四类地区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风险则为城市地区的约4倍。这一结果提示尽管中国住院分娩策略取得了成功,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的医院产科服务质量依然需要改进。

除了这篇研究外,郭岩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2010年《柳叶刀》杂志第9720期发表了“Causes of deaths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in China in 2008”;冯星淋博士和郭岩教授近期在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F 5.46, 2010年)发表了“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hospital births in China between 1988 and 2008”。

附The Lancet(中文译名《柳叶刀》)简介:

The Lancet(中文译名《柳叶刀》)杂志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也是影响因子最高的SCI刊物之一,其在医学界的影响甚至超过了《Nature》和《Science》。

托马斯. 威克利(Thomas Wakley)在1823年10月25日发行The Lancet时讲道:“柳叶刀犹如拱形窗口,让光亮透入,或亦是锋利的手术刀,以切除陈杂,我意谓The Lancet赋有上述双重含义。” 至今,此价值理念仍存于该杂志之精髓中。 托马斯. 威克利及其继任者旨在在世界范围内将最卓越的医学科学出版物和一腔热忱相结合以对抗那些侵蚀医学之价值的力量,这些力量可能是政治的,社会的亦或是商业的。

该杂志从创立至今始终保持独立,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在180多年后,The Lancet在整个医学界的发言仍保持着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探寻发表可引发医学实践变革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致力于世界健康的使命以确保广泛覆盖来自世界各区域的研究分析。其强大的评论部和通信部可确保对研究及回顾性文章的严格评审。The Lancet的主张及格调则在每周由三位主编交流后而确定。优先发表的论文则通过thelancet.com提前快速发表。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