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研究团队在高水平杂志JAMA发表PM2.5影响健康重要成果

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有显著的危害,目前中国多个城市PM2.5超标严重,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已成需要重点控制的大气污染物。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团队过去十来年充分发挥学校交叉学科优势,致力于研究大气PM2.5细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大气污染的区域健康风险、对健康和易感人群的心肺系统影响机制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系列成果陆续发表在国际权威的医学、流行病学与环境健康期刊上。

2012年5月16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美国医学学会会刊JAMA,影响因子30.1) 刊发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领导的环境与健康团队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张军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重要论文“北京奥运期间大气污染水平的变化与健康年轻人炎症和血栓形成生物标记物的关联”(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Air Pollution Levels During the Beijing Olympics and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Thrombosisin Healthy Young Adults. JAMA. 2012;307[19]:2068-2078)。张军锋、朱彤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黄薇博士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该论文的北京大学合作者还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广发教授和朱平教授、医学部王月丹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敏教授。JAMA为这项研究成果同步配发了专家论述(JAMA. 2012;307[19]: 2100-2102)。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是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空气污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理还很不清楚。目前主要的假设为空气污染可能首先诱发氧化性损伤和系统炎症,进而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上皮细胞损伤以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血管功能异常,但人群研究的直接证据不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实施了大量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奥运会前后大气污染水平发生急剧变化,为检验这些假设提供了难得的实验契机。北京大学和美国数所大学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在北京奥运前、中、后五个月密集追踪了125名健康年轻人的系统性炎症和血栓形成等生物性标记物水平的变化,以确定CVD病理生理通路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对于空气污染暴露的敏感性和可逆性。检测的指标包括全身炎症(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血栓形成或内皮功能障碍(可溶性血小板选择蛋白sCD62P、可溶性CD40 配基 sCD40L、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 等有关的生物性标记物,以及心率、血压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观测到颗粒和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从奥运会前至奥运会期间下降了13%至60%,其中二氧化硫浓度水平下降60%、一氧化碳48%、二氧化氮43%、元素碳36%、PM2.527%、有机碳22%、硫酸盐13%。而同期的臭氧浓度增加了约24%。奥运会之后,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总体上升,增加幅度在21%至197%之间,但是臭氧和硫酸盐的浓度则分别下降了61%和47%。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健康年轻人的SCD62P平均水平由奥运前的6.29 ng/mL降低至奥运期间的4.16 ng/mL,下降了34%(95%可置信区间:38.4%- 29.2%);vWF水平降低13.1% (18.6% to 7.5%),这两项指标的改变均具有统计显著性。奥运会后,污染物浓度水平有所升高,大多数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与奥运会前的水平接近。与奥运会前相比,健康志愿者的全身炎症指标CRP的水平在奥运会期间大幅度降低了55%、在奥运会后下降了36%。在控制了研究期间气象和个体混杂因素后,研究小组认为,污染物的四分位间距范围浓度水平的增加与纤维蛋白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心率、sCD62P和SCD40L浓度变化具有显著关联。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北京奥运期间空气污染物水平与健康年轻人炎症和血栓形成的生物标志物及心血管生理学指标的急性改变相关,并指出该成果对于CVD的临床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历时近6年的研究工作,为空气污染可能是CVD的风险因子这一科学假设提供了准实验、机制性的重要数据,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健康和环境管理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论文发表后数天内有近40余家国际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气污染健康研究专家Dominici教授和流行病学专家Mittleman教授为这项重要成果撰写的JAMA专家评论中指出:“这项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对非吸烟的健康年轻人进行追踪,首先避免了吸烟以及空气污染长期暴露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其次,这项独特的研究通过分析每项生物标志物与每个污染物暴露的关联,阐述了与排放源变化相关的混合污染物暴露的健康风险;最后,这类干预型研究改进了空气污染致心血管疾病机制的研究方法。”他们还指出:“这项研究成果记录了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中国政府已经于2012年3月1日将PM2.5正式纳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体系,计划于2013年开始在全国113个城市开始常规监测,于2015年在所有城市开展常规监测。”他们也认为:“无可否认,在最近几十年中,中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是像许多新兴工业国家一样,中国面临的两难处境是如何协调快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中国,与经济发展伴随的多个因素挑战着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清洁的空气是全球共享的资源,保护全球公众卫生、改善空气质量是人们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北京大学的环境与健康研究团队在北京奥运会前后还同时开展了大气污染对于学龄儿童和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的健康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国际环境健康顶级刊物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

编辑:知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