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 2016/07/19

    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三组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三元共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系列高性能三元共混体系,有效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 2016/07/08

    北大工学院郭少军课题组关于纳米线催化剂合作成果在《自然•通讯》发表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郭少军研究员课题组和苏州大学黄小青教授合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的调控方法制备了类似于Zigzag结构的高比表面积CoPt纳米线。

  • 2016/07/06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若川论文在顶尖数学期刊在线发表

    近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若川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论文《p进局部系统的刚性与黎曼希尔伯特对应》被世界顶级数学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接受并在线发表。

  • 2016/06/29

    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组与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研究组合作报道碱基切除修复的新机制

    2016年6月2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组与合作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研究组在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Tautomerization-dependent Recognition and E...

  • 2016/06/28

    北大朱彤课题组发文指出冬季居民源对空气污染的重要贡献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于2016年6月27日发表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课题组题为“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Chinese households: A major and underappreciated ambient pollution source ”的论文。该论文强调,中国居民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大,但至...

  • 2016/06/27

    物理学院闻新宇刘征宇等关于季风变化的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闻新宇、刘征宇教授及其合作者使用先进的气候模式,系统地研究了古气候学界的一个经典问题:东亚冬季风与夏季风之间的相互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在该问题上的不同认知,为近21,000年以来的东亚季风变化研究提供了模拟证据,并为预估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东亚季风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 2016/06/24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许进教授团队提出一种从底层全并行的计算模型——探针机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许进教授所撰写的《探针机》( Probe machine )一文,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主办的《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汇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

  • 2016/06/22

    北京大学张珏课题组在生物电技术提高抗生素产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阿维菌素是由格兰氏阳性菌阿维链霉菌(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产生的一类十六元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具有高效、安全以及农、牧、医三用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无公害生物杀虫剂之一。现今,提高阿维菌素产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利用各种诱变剂、基因工程技术和优化菌株发酵培养条件等。但由于发酵周期较长,阿维菌素产量的提升成为其工业生产的一...

  • 2016/06/22

    北大工学院席鹏课题组在超分辨显微方面取得突破

    镜子或许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光学器件。迄今为止,它仍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通过将一个简单的反射面引入生物显微样品中,北大工学院席鹏课题组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工作者的问题:将显微镜的三个维度的分辨率同时提升,以便对细胞进行更好的观察。 这一新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光的干涉,当光在到达镜面后,反射波会和入射波形成一层100纳米的干涉层,将成像平面约...

  • 2016/06/21

    生命科学学院朱健研究组揭示表观遗传调控新机制

    2016年6月20日,Developmental Cell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朱健研究组的论文。该研究鉴定出了表观遗传领域全新的调控因子Stuxnet(Stx),并初步阐释了Stx通过调控Polycomb-group(PcG)多梳蛋白复合体的稳定性而调节表观遗传活性的作用机制。

  • 2016/06/21

    北京大学邓兴旺团队发现光调控植物形态建成的重要分子机制

    光不仅是重要的生物能量来源,而且参与调控着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如种子萌发,光形态建成,开花调控等。在种子萌发以后,黑暗抑制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而光促进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在黑暗下,一类被称作 COP/DET/FUS 的蛋白直接抑制了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而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这类蛋白泛素化降解 HY5 等光形态建成的促进因子而完成的。在光照条件下,光抑制了 COP/D...

  • 2016/06/20

    深研院新材料学院在可见光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深研院新材料学院在可见光解水制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于能源领域顶尖杂志Nano Energy上。

  • 2016/06/20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大庆团队在无接触人体行为识别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近日,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席教授张大庆、软件工程国家工程中心王亚沙教授领导的北京大学普适计算研究团队在利用商业WiFi(即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设备进行室内无接触人体行为识别方面获得重大进展。 在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持下,该团队继2015年6月实现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Fi的室内无接触、实时、无行为约束的跌倒检测系统...

  • 2016/06/17

    Science刊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课题组在单分子器件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最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协力攻关,利用二芳烯分子为功能中心、石墨烯为电极成功实现了可逆单分子光电子开关器件的构建。

  • 2016/06/13

    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江大勇教授国际合作团队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 Scientific Reports (《科学报告》)先后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江大勇教授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的两篇学术论文:“ A large aberrant stem ichthyosauriform indicating early rise and demise of ichthyosauromorphs in the wake ...

  • 2016/06/13

    邓兴旺陈浩东团队发现光与赤霉素协同调控植物发育的新机制

    邓兴旺/陈浩东团队近期研究揭示了光和赤霉素协同调控植物发育的新机制,并且该双重抑制机制可能普遍存在于赤霉素与其它信号的协同作用中,这对理解多种环境与激素信号如何协同调控植物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 2016/06/10

    工学院郭少军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新型多金属纳米晶氧气电催化剂研究中获进展

    高效氧气电催化剂是实现高性能的燃料电池、水裂解器件和锂空电池的关键。减少或取代昂贵的Pt基催化剂并降低氧气还原的过电位是目前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案设计高效氧还原催化剂:一是设计合成Pt基多金属纳米材料,利用合金效应和核壳结构等增强Pt催化剂效率;另一途径是采用非贵金属的碳基材料,但是目前其催化效率一般是低于Pt基催化剂。 ...

  • 2016/06/09

    田刚院士论文在顶尖数学期刊Acta Mathematica发表

    近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院士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振雷教授合作的论文 Regularity of Kaehler-Ricci flows on Fano manifolds 在世界顶级数学期刊 Acta Mathematica 上发表。该杂志由瑞典皇家科学院Mittag-Leffler研究所出版,旨在“发表数学各...

  • 2016/06/08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陆剑课题组揭示动物microRNA成簇分布的进化机制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陆剑研究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动物中microRNA成簇分布的规律和进化特征,并提出了“功能共适应”模型,结合功能基因组学实验数据,揭示了microRNA成簇分布的进化驱动机制。

  • 2016/06/03

    信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在摩擦诱导静电放电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摩擦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比如梳头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来;而由摩擦引起的静电放电现象也是为人所熟知的,比如夏天暴雨时的雷鸣电闪和冬天脱毛衣时的轻微“噼啪”声。近年来,摩擦现象被广泛用于采集能量,由此制备了大量用于自供能系统、主动式传感等领域的摩擦发电机。然而,作为极大影响摩擦发电机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静电放电现象却一直被忽视。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苏宗明提出一种非对称的摩擦结构,对摩擦发电机中的放电现象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研究首次把静电放电和摩擦发电结合起来,通过非对称结构实现了摩...

  ... 96 97 98 99 100   选择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