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布局高能量密度物理科学研究

为开展高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大于每立方厘米10万焦耳)物理科学研究,2007年12月23日,北京大学工学院、物理学院、数学学院联合国家重点院所以及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华裔科学家,宣布成立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旨在发展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开拓和发展新的交叉学科,培养和训练优秀人才。据悉,这是一种全新的科研和办学模式。中心主任由中科院院士贺贤土担任。
 
    据贺贤土介绍,高能量密度物理科学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迅速,与材料科学、天体物理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如,科学家在实验中已观察到:在百万大气压下的绝缘体——氢气可以变成有导电性的液态金属氢,如果进一步增高压力,可以产生固体金属氢。因此,研究高压下氢的相变图、结构、电阻率、超导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如能设法维持高压下氢的固体状态,一块小体积氢就可驱动汽车行驶很长距离。这样的金属氢还可用做低电阻导线,进行长距离输电等。这将使氢的应用发生革命性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太阳系的行星,如木星内部可能存在金属氢,研究金属氢会有助于了解早期行星的形成。

此外,在高能量密度下可压缩流体会产生新特性,如在超强激光作用下,高能带电粒子呈加速特征,这正是天体物理中存在的现象,也是前沿物理学发展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探索高能量密度条件下物质的特性,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展了一系列高能量高功率驱动器装置的研究。据悉,美国现有输出能量约4万焦耳的欧米茄激光器,并正在建设近200万焦耳的国家点火装置以及电流为20兆安的Z箍缩装置。法国也在建设百万焦耳激光器。目前,中国正在运行1万焦耳的激光器,20万焦耳激光器装置正在建设中。

贺贤土说,新的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就中国目前现状而言,大学的最大优势是人才资源丰富,且青年学子学术思想活跃;科研院所则专业力量强、设备精良。前沿科学的发展需要这两种优势的互补,它们之间的合作最有利于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将运用理论、实验、高性能数值模拟密切结合的研究手段,努力开展面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重大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并积极探索具有挑战性的若干科学前沿问题,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年轻科学家。

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之后,有关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学术讲演。

国际著名的流体力学与湍流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十一,介绍了国际湍流研究的现状以及他和他的学生最近在湍流研究方面的进展。他说,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问题中,湍流是复杂流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湍流是物理学和数学等学科中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他鼓励年轻的物理学家和力学家积极参与这个经典而古老的科学问题的研究,为发展国民经济和认识自然作出自己的贡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徐昆和上海交大教授盛政明等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

 

编辑:商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