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张颐武:我眼中的世纪老人雷洁琼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雷洁琼就是人们熟悉的名字,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她出席各种会议,也必定出现在《新闻联播》中领导人出席会议的名单里。让我时时感慨的是,简单的新闻背后,其实难于看到雷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热血人生。而我本人也是在九十年代之后的一些会议中远远地看着主席台上的雷先生,虽然垂垂老矣,却始终保持典雅的风度,精力仍然旺盛,讲话的声音也相当高亢。我还记得在一次会上,雷先生讲话仍然充满朝气,但离开主席台的时候的背影却格外的苍老。那时我就曾经感慨,这样的一位老人所经历的事情其实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但其实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的故事和传奇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知识人的历史的一个部分,当然也见证了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的巨大的提升和改变。她的漫长而丰富的人生应该是中国大历史的变化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用今天的话来说,雷先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归”之一, 1924年,19岁的雷洁琼赴美国留学, 1931年获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返国,在北平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前身)社会学系任教。雷先生不是一位宁静书斋中的学者。在那个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最危急的时刻,雷先生是一个热血青年。14岁时就在广州街头,登台演讲,痛陈北洋政府卖国罪行。抗日战争硝烟将起,雷洁琼参加了1935年由北平教育界和文化界人士联合组织“华北各界抗日救国会”,为前线战士募捐。 在“一二·九”运动中,雷洁琼是燕京大学唯一参加游行的女教师。杨沫《青春之歌》中那许许多多胸怀救国大志的文化青年中,就有青年雷洁琼的影子。社会学要研究社会,雷先生那一代人却是要改变社会和国家。这既贯穿在她的学术工作之中,也贯穿在她的全部生活之中。

雷先生的一生与北京大学紧密相连,1972年从下放农村调回北京,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1982年,她主导恢复了北京大学的社会学系,为中国社会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8年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雷洁琼被评为“杰出校友”。雷先生曾经担任过很多要职,也担任了几部国家大法的起草工作,这些工作其实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新时期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贡献。

今天微博上的年轻朋友好奇地问:“她是怎样的人?”我想说,其实她于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新闻联播》里的名字,她曾经的工作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她将漫长的一生始终投入到了我们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潮流中,名字符号的背后掩不住她格外的勇敢和坚韧。今天想来,雷先生和她的同代人其实是为中国的富强和崛起在二十世纪奋斗的我们的前辈。正是由于有了当年他们的选择和工作,中国今天的崛起和发展才有了一个历史的前提。雷先生和她的同代人勇敢地承担了那个严峻的时代。他们从来也不要求回报,他们不断地为这个民族付出着。今天的中国的发展其实给了他们历史的报偿。虽然今天的中国还有许多艰难和挑战,但这个民族的历史的大平台已经是全新的了。雷先生和她的同代人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同时他们把现代中国的遗产留给了我们。中国人自己付出的牺牲很大,但却从来没有在自己的现代化的历史中对于其他社会和民族有所歉疚。这些都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产。它将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为我们提供一个道德和价值的高度。它的启示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崛起不同,从世界角度看,它没有精神的偏差和道义的缺陷,而是把民族的崛起汇入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坚韧努力的结果。

望着一代先辈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需要问自己,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作者张颐武,民进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编辑:文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