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效的公开在于参与

“有效的公开在于参与,这是我院近几年院务公开实践的最深体会。”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只有让职工参与医院建设、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才能使院务公开真正起到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增强决策透明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作用。”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把院务公开融入单位管理中,成为全院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使医院不仅从4年前连续3年亏损的窘境中走了出来,取得长足发展,而且成为首都医疗卫生系统改革、创新、发展的典范。为此,北京市卫生局发文,向全市医疗卫生系统推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务公开的经验。

“公开是原则”

王杉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繁多,行政决策、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仅仅靠少数领导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绝大多数职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2006年4月,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的第一项举措就是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提出“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即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事项之外,其它事项均可公开。

王杉给记者列举他们公开的内容,有医院重大决策、职能处室干部选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职工关心的切身利益、重大基建项目的招标与审计、后勤管理、重大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财务和基金、评先选优、整章建制等,做到了对医院工作的“全覆盖”。

王杉说,院务公开给医院改革发展、创新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就拿医院后勤管理来说,公开后,职工提出许多开源节流的意见和办法,医院据此对总务基建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进行了改革。结果,清掏工作费用由每年的69.8万元降至6.78万元;动力维修保养费用由144万元降至112万元;汽油煤油费用由78万元降至62万元。

“不光要对"内"公开,还要对"外"公开”

王杉说,医院最终的价值体现在服务患者身上。所以,我们的院务公开不光要对“内”(职工)公开,还要对“外”(患者)公开,要围绕服务搞公开,从患者最关心、最担心、最需要的方面做起,注重在办实事上下功夫。

现在,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电子触摸屏上,患者可以及时查阅医药价格、服务等相关信息,并就违反价格政策的行为、服务问题进行投诉。根据反映问题的不同性质,患者在24小时或72小时之内就会得到医院的处理意见。这是医院院务管理对“外”公开的平台之一。

王杉告诉记者,2007年,医院启动了“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建立“公开”机制,让患者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来。为此,医院在原有上访、信件、调查表、投诉电话、电子邮件等医患沟通渠道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机短信、语音留言电话、电子触摸屏、网络留言板等方便患者操作的新兴电子信息手段,为医患之间搭建起“无障碍”沟通平台。

“院长权力"小"了,满意度高了”

王杉说,所谓公开,不是让大家知道什么,而是让大家切实参与到单位管理中来。“参与”是“公开”的核心。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一个特别的群众组织“民监会”,全称叫医院管理民主监督委员会。

王杉介绍,“民监会”是2010年随着院务公开的深化而产生的。其成员来自全院各个层面,绝大部分是一线医务人员和教职工。现在已经有成员300多人,分为24个组。“民监会”每月向院务会议提交一次他们收集到的关于医院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由院长组织落实,并及时反馈给建议人。

现在,职工们看到“民监会”越来越“管事”,要求报名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及时改进工作,经常主动找到“民监会”来领“任务”、找问题。

“院务公开的深化,让我这个当院长的权力越来越"小",但医院的管理、服务却越来越完善了,职工和患者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了!”王杉说。

 

编辑:文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