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禄院士、张骞教授:跑好泌尿外科人才培养接力赛

编者按:在近期举行的第三十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国内泌尿外科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分享领域内的研究新成果,以及诊疗技术和临床经验。
  
  从将国外学者“请进来”到自信地“走出去”,中国泌尿外科如何在几十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应禄教授和他的学生、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滨海医院院长张骞教授分享了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师生两代团队的努力与探索。


7a8b0abd238d4fad84ade2fb952143fd.png

640.jpg

郭应禄院士(左)和张骞教授

郭应禄:以顶层设计为人才成长铺路

“希望大家在做好学科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医生的职责,将老百姓的泌尿疾病病痛铭记于心,将中国泌尿外科的学术水平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全人类的泌尿系统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郭应禄院士在大会致辞中深情寄语广大泌尿外科医务工作者。

“只有不断培养人才,才能实现我国泌尿外科跻身世界前列的目标。”谈起泌尿外科的发展前景,鲐背之年的郭应禄最在意的还是人才队伍建设。他将我国泌尿外科的发展之路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忘本来。我国泌尿外科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志气和智慧。抚今追昔,怎样立足本来,不断传承发展,怎样更好服务患者,是医务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学科发展要与时代发展、公众需求同步。”

郭应禄介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吴阶平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泌尿外科开始在我国起步发展。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从一个只有3张病床的科室,逐步发展成为现在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研究机构。

“第二阶段是吸收外来经验。我们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这是我们进步的重要途径。”在郭应禄看来,学科发展的“加速度”得益于人才培养,从“人才工程”到“将才工程”的深入推进,让中国泌尿外科人才培养工作从“请进来”发展到“走出去”。

一花独放不是春。由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牵头,从1995年启动的“人才工程”,以国内6000余名泌尿外科技术骨干为重点培养对象,邀请全球泌尿外科技术水平领先机构的专家学者到中国来授课培训,让中国医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国际顶尖学者,学习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由此,迅速缩小了国内外学者在泌尿外科诊疗领域的差距。

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泌尿外科“将才工程”,则是将以主任医师及博士生导师为主的核心力量派到国外进修学习,观摩泌尿外科手术、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讨论。

“要想让中国的泌尿外科走向世界,仅有一线骨干医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领军人物。”郭应禄介绍,“很多主任级别的中国泌尿外科医生,到国外医院后,连时差都顾不上倒,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学习、工作。他们勤奋的精神和一口流利的外语让外国专家刮目相看。这些外国专家也积极为学员们提供材料,可谓倾囊相授。”

如今,“将才工程”已培养了约千名“将才”,他们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带回来,使国内泌尿外科业务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大家的信心更足了。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国内泌尿外科界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第三阶段是面向未来。我们中国的泌尿外科要争取成为‘亚洲领先、世界一流’。”

郭应禄表示,泌尿外科在发展的同时,提升国内基层医生的能力也很重要。“我们既要做到行业拔尖,也要时时想着基层的百姓。”郭应禄说,“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基层医院还不能达到和一线城市同样的技术水平。为此,我们着力建设了泌尿外科培训体系,通过带教、培训,尽快缩小差距,让患者在基层也能放心接受治疗。”

张骞:沿“一带一路”传递中国技术

作为郭老的得意门生,张骞的外科手术做得漂亮,一台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20分钟便可完成,约是常规手术时间的1/3。

微光也有力量。从2010年到2017年,张骞跑了全国200余家医院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带教,其中不乏基层医院,他形容这是一个人的“腔镜中国行”。自己从中收获满满,也期待能与更多同道一起携手造福更多患者。

2014年,由郭应禄院士带队,张骞和更多医生并肩,启动了“腔镜万里行”,从省城到地市,一行人几乎跑遍了国内开设有泌尿外科的城市。

从一个人的努力,到更多人的行动,如何培养更多的泌尿外科人才,如何让中国技术走得更广、更远,这件事占据了张骞临床、行政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为什么要做这些?“开展这些培训、交流,源于郭老给我们留下来的传统,泌尿外科人才培养要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张骞说,这源自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代代传承的发展理念——学科发展应当有时代责任感,服务国家和公众需求。

“我们的技术能不能走到国外去呢?”大家的目光落到了更远的地方。先从在国际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开始,张骞和团队经过努力,让中国泌尿技术进入了更多外国学者的视野。在不断打磨、精进,以及推广、传播中,许多原本大家不能做、不敢做的高难度手术,渐渐变成了常规手术。在此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前来观摩学习,有的还向张骞和团队发出讲课邀请。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近10年来,“一带一路”沿线,也留下了团队的足迹。2015年,团队开启了公益学术活动“‘一带一路’泌尿腔镜行”,从甘肃省兰州市出发,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再走出国门来到尼泊尔、孟加拉国,其后又到了东欧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医疗技术和团队走上国际舞台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仅与当地医生交流,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也让更多当地患者从中获益。”张骞说。

有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有50亿人在有医疗需求时,却无法获得安全、经济可负担的手术和麻醉救治。这一情况在亚洲,特别是南亚地区尤为严重,有97%的地区无法实现安全手术的目标。而这一数据在一些高收入国家与地区仅为3.6%。

这又让张骞看到了新方向——东盟十国。在学术交流中,这些国家的诊疗现状让张骞印象深刻。“比如我们在泰国一家有悠久历史的医院参观时,看到医院的建筑年代感十足,但走进手术室,各种先进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虽然当地医生的技术水平可能并不及国内一些大型医院的医疗团队,但他们的交流沟通水平很有‘国际范’。”

“在这样的交流中,不仅能帮助这些国家了解中国,也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了解如何做好国际化。”在张骞看来,交流是双向的,中国医生在将中国泌尿外科技术和学科发展经验分享给国外同行的同时,也会从中收获很多见识与思考。

对外交流也吸引了更多同行者。“有不少骨科、妇科专家表示有兴趣加入我们的活动中。”张骞说,“未来,我们希望在东盟十国以及蒙古国、塞尔维亚等国持续开展交流。特别是面向当地的青年医师、专科医师,在肿瘤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切除、结石微创治疗等泌尿外科常见技术方面,加强培训和交流。我们一点一点推进,从0到1,从1到10,再到100,逐步推动中国医疗技术走向更远的地方。”在他看来,这也是“将才工程”在新时代的一种别样延续。

(本文原刊于《健康报》2023年11月15日8版)

原文链接:郭应禄院士、张骞教授:跑好泌尿外科人才培养接力赛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