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良:张文先生的学术与人生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先生,于2023年12月31日上午11点29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3岁。

张文先生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后期兼任系副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文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出版有《刑法的人道主义情怀》《十问死刑——以中国死刑文化为背景》《人格刑法导论》《刑法因果关系论》《刑事责任要义》《刑法基础论》等著作。先生自走上刑法学教学研究道路至今,始终与中国刑事法治建设的起伏和发展同行,是时代的见证者,是新中国刑法学创建和发展的重要参与人,在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推动立法、服务司法和对外交流诸方面成绩卓著,为中国刑法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生高洁的人品、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达观的处世准则是法学后人仰慕、学习的典范。

张文先生致力于刑法的宏观设计,为刑法发展把握方向。他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人格刑法学。张文先生立足于我国的现实,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根据我国犯罪人的实际数据和案例,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刑法学的创建。同时,张文先生还对死刑进行了深入研究,旗帜鲜明地提出限制死刑并以废除死刑为最终目标的政策主张。

惊悉张文先生逝世,《刑事法判解》编辑部全体同仁不胜悲痛!特此推出储槐植、陈兴良、刘仁文等学者于2020年为张文教授的新书《刑法的人道主义情怀》发布会暨八十华诞撰写的旧文,以为纪念。

张文先生千古!

张文先生的学术与人生

陈兴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今天是八月八日,一个十分吉祥的日子,我们大家欢聚在这里,为张文教授举办新书发布会,同时也是庆贺张文教授八十华诞。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刑法学科,对张文教授八十大寿表示衷心祝贺,对新书出版表示祝贺,同时对今天到场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

北京大学刑法学科在1991年杨春洗教授创立博士点以后,在杨春洗教授的带领和储槐植、张文等各位教授的共同努力下,在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气质。其中,在刑法理论研究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可以列举的是储槐植教授的刑事一体化理论和张文教授的人格刑法理论,这两项成果都以思想性和观念性见长,在我国刑法学界具有重大影响。

今天发布的张文教授新作的书名是《刑法的人道主义情怀》,这个书名起得特别好,十分瞩目。人道主义情怀这个关键词点出了张文教授学术思想的核心和亮点。张文教授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求学的,六十年代毕业留校,但受到文革等政治运动的耽搁,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从事刑法学术研究。在八十年代,张文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犯罪构成,尤其是刑法因果关系,九十年代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刑事责任。这两个主题都属于刑法教义学的问题,而且在当时都是前沿性的热点课题。进入本世纪以后,张文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向,这就是采用实证方法,对人格刑法学进行研究,以2005年出版的《人格刑法导论》为标志,由此开创了我国人格刑法学的研究路径。不可否认,张文教授人格刑法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大塚仁教授的影响,但张文教授立足于我国的现实,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根据我国犯罪人的实际数据和案例,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刑法学的创建,这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人格刑法学并不是对刑法的教义学研究,而是对刑法基本理论问题的思想性阐述,属于刑法思想性的成果,它对我国的刑法立法、刑法司法以及刑事政策的确立,都具有引导意义。人格刑法观是对犯罪、刑罚和刑法基本问题的理论观点,具有宏观的理论价值,对于具体的教义学的刑法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在今天发布的新书的代序中,张文教授对变动不拘的刑法面孔进行了描述,为我们描绘了六付刑法的面孔:冷酷无情的法家刑法面孔,仁爱宽厚的儒家刑法面孔,僵硬呆板的行为刑法面孔、温情寡义的行为人刑法面孔。张文教授将我国刑法面孔点评为:机械呆板有余,温柔宽厚不足,十分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刑法的形象。同时,张文教授还为将来刑法描绘了未来刑法的面孔,这就是人道宽厚。人道宽厚不仅是对未来刑法的期许,同时也是张文教授人道主义刑法的理想图景。

在确立了人格刑法观以后,张文教授再没有改变自己的学术主攻方向,始终将人格刑法学作为自己的学术标志,并在不同场合、不同方式呼吁人格刑法学的现实化。从张文教授一生的刑法理论研究来看,我认为,贯穿其中的是刑法人道主义,而人格刑法学正好为刑法人道主义提供了理论载体。可以说,张文教授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刑法学家。在张文教授对人格刑法观的论述中,一再论及要区分真正的犯罪人和假的犯罪人。只有那些形成了犯罪人格的犯罪人才是真正的犯罪人,他们才是刑法真正需要惩罚的对象。而那些没有犯罪人格的人,即使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也不是真正犯罪人。此外,张文教授还对死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废除死刑的观点,这都与他的刑法人道主义情怀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一辈子从事某个学科、专业或者领域的研究,总会提出一些个人独特的见解,这并不困难。但像张文教授这样在自己热爱的刑法专业中,投入人道主义的关爱,不仅影响学科,而且影响社会,这是极不容易的。张文教授的学术情怀和学术贡献,弘扬了北京大学刑法学科的学术理想,对于我们学术的后来人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最后,我代表我们北京大学刑法学科全体同仁再次祝愿张文教授身体健康,寿比南山,为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链接:陈兴良:张文先生的学术与人生(原载于《法治日报》2020年8月12日第9版)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