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浦江著作集》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刘浦江著作集》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于2025年1月6日在中华书局郑重举行。刘浦江先生的家属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书局等高校、科研机构、文博机构、新闻出版单位的领导、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主持。

ee2959b38d474bf3bab40df8e3744b68.jpg

会议现场

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何晋教授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尹涛表示,刘浦江先生与中华书局交往时间长、感情深厚,他的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一直是书局珍视的财富。从2024年4月开始,中华书局着手筹划《刘浦江著作集》的出版,从上到下高度重视,保障编辑力量、注重学术校对、顶格装帧设计、重点宣传推广,以体现浦江先生作为历史学家的气象和追求。希望刘浦江先生的精神之光能够一直照亮中华书局学术出版的道路。
何晋教授指出,刘浦江在北大历史学系执教多年,后来又担任副系主任,在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刘浦江的独特、真诚、纯粹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永远年轻地活在同仁们心中。浦江是中华书局的老朋友、老作者,感谢中华书局这次将浦江的四部著作整合为著作集,在2025年新年伊始隆重推出。
随后,由特别嘉宾、刘浦江先生夫人张文女士致辞。张文女士回顾了刘浦江先生的人生之路,对邓广铭先生的指导、北大历史学系同事们的关心、学界同行的理解和学生们的帮助表示了感谢。张文女士还指出,刘浦江认定中华值得信赖,值得托付。本次著作集的出版,是中华书局对充满信任和特别怀念的已故作者高度的尊重和珍爱的体现。
新书发布仪式的最后,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肖启明代表中华书局,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赠予《刘浦江著作集》。

354d0660e6bb42d3960d428742f12836.jpg

赠书仪式
随后的出版座谈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刘浦江先生广博精深的学术成果、献身学术的卓绝精神、人际交往中的温馨往事等做了精彩发言,表达对刘浦江先生的深情怀念。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姚大力教授将刘浦江世纪之交的学术转向成果总结为三点:一为一网打尽式地穷尽史料和研究的文献;二为通过三史兼治,跨学科提问的旁通路径,从更深层次发掘辽金史的含义;三为强调利用民族语文资料的重要性。他还强调,刘浦江及其弟子们的努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自己在辽金史研究上的话语权,可谓居功至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邓小南教授深情回忆了她与刘浦江的交往故事。在她的心目中,刘浦江是世上不多的理想主义者,是孜孜以求的实践者。他是极富魅力的教师,是果决的行政干才,也是坦率真诚的朋友。刘浦江墓碑上“天然清流,不杂渭泾”是他一生磊落、纯粹的写照。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阎步克教授表示,刘浦江文章精细地展示了出色的文献功底和难能可贵的辨析力和洞察力。刘浦江的学术视野开阔,对学术界的渊源、现状和动态如数家珍,也具有强大的行政能力。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牛大勇教授对刘浦江的直爽明快、心地坦荡印象深刻。他还回忆起刘浦江在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将北大历史学系的得失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求回报,负重前行。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陈苏镇教授回顾了在昌平校区时和刘浦江的谈话,认为刘浦江的学术志向极高,立志成为大师。在负责教学工作后,刘浦江仅用一个月就摸清了情况,也让他印象深刻。
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包伟民教授发表了三点看法:刘浦江打通宋辽金史的学术视野令人钦佩,对学生前途的关怀令人感动,选择研究课题时只看学术价值、不问个人利益的纯粹令人景仰。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李华瑞教授指出,刘浦江一直是以很高的标准来做学术,最终成为了现代辽金史领域的佼佼者。如果天假以年,刘浦江能够培养更多的学生,将对辽金史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鸿宾教授评价了他心目中三个阶段的刘浦江:学生时代的刘浦江性格执着、聪明绝顶、行动果断,学术时代的刘浦江超越社会经验又不被世俗所感染,而在当下刘浦江已经成为典型化的学术符号。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表示,刘浦江的学术和精神今天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他的事迹将伴随着“二十四史”修订的故事永远流传。他还建议搜集出版刘浦江早年的考据文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李剑鸣教授对刘浦江见微知著、打通断代、想象力超凡的学术境界表示敬仰,并指出刘浦江的文章在辽金史领域以外的学者中也是有口皆碑,带来了普遍的教益。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峰教授表示,刘浦江在辽金史中的研究抓住了很多核心议题,并在北方民族史研究中的很多方面填补了空白,具有开创和颠覆性的意义。他有着极其认真、较真的性格,学术和行政兼备的素养也令人钦佩。
山东大学文学院徐俊教授表示,刘浦江对学术的信念和坚守最令人难忘,追溯刘浦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种激励。追思刘浦江,更重要的是转化成一份责任,出版刘浦江遗著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罗新教授回忆了和刘浦江共同筹备民族史教研室的往事。在他的印象中,对自身学术的高度自信和坚持、直言不讳的论争是刘浦江最鲜明的性格特点。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玉麒教授回想起刘浦江在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的讨论。刘浦江不仅是一位辽金史大家,他对民族史和文献学的关切和他作为教育家的精神都值得铭记。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曹家齐教授指出,刘浦江是一位有独立的思想、坚持讲真话的史学家,也是一位纵横兼顾的渊博学者,他在史源学领域的开拓之功足为楷模。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帆教授回忆了他与刘浦江最后的几次电话和短信交流。重病中的刘浦江依然不忘交代张帆教授帮助他的学生完成答辩工作,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弟子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关树东研究员表示,刘浦江是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引领方向的优秀学者,也是成功的学术人才培养者。刘浦江为人直率,与前辈学者常有学术争鸣,但彼此之间仍能保持良好的私人交往。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刘晓教授对刘浦江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今天刘浦江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辽金史学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就也可以视为是老师学术生命的延续,可以告慰刘浦江在天之灵。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叶炜教授回顾了刘浦江在北大历史学系学科建设上投入的巨大精力,他争取到的更为丰富的语言教学资源至今仍令北大历史学系的学生们受益,这也是他强大行政能力的证明。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宝海教授对《刘浦江著作集》的精装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还指出,刘浦江治学重视对学术工具和语言工具的利用,尤其重视契丹小字的基本功夫。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余蔚教授表示,刘浦江为辽金史研究走出困境开出了拓展史料、打通断代、跨越学科、重视语言的药方。
康鹏、苗润博作为刘浦江的学生代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康鹏研究员认为,文献学研究是刘浦江学术成果中被发扬光大最明显的一部分。他还回忆起刘浦江在确诊重病后依然全身心地投入了《辽史》的修订工作,最放不下的还是学术。今天《刘浦江著作集》在中华书局出版,也算是完成了刘老师的心愿。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苗润博副教授表示,今天《刘浦江著作集》的出版,实现了刘浦江和他的弟子们跟中华书局的“十年之约”。刘浦江的临终愿望是突破断代史的藩篱,做到“走出辽金史”,这一愿望为当下乃至未来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
刘浦江先生是在辽金史、民族史研究领域功底深厚、视野开阔、贡献突出的卓越学者,他超越断代藩篱的学术气局、跨越学科壁垒的研究范式、艰苦奋斗献身史学的理想主义精神都足为后人师表。他的著作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辽金历史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方向上取得了重要学术突破,已经成为相关领域无法绕过的学术经典。《刘浦江著作集》汇集了刘浦江先生有关辽金史的高品质学术文章68篇。时值刘浦江先生逝世十周年,它的出版代表着学术界同仁们的深切缅怀,也将是指引学人们继承和发扬刘浦江先生学术遗产、沿着刘浦江先生开辟的学术道路继续前进的一个路标。

fa63952764fc43e4b424f8efe938006c.jpg

与会者合影

原文链接:《刘浦江著作集》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