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 且听民盟组委员如何说

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每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问题总是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焦点。而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以来,“双减”政策的落地再次引发人们对如何办好基础教育的深入思考,今年就有多位民盟组政协委员针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请与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

进一步提升乡村中小学数学教育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区义务教育中,数学等主科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成效不容乐观。乡村孩子们在数学成绩上表现不佳,导致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拉大。很多乡村中小学师资水平不尽如人意,开展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力不从心。乡村教师缺乏接触优秀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范例的途径和机会,很多学生对数学课也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建议——

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促使乡村中小学数学教育得到更加全面、高效的提升。

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充实乡村数学教师队伍。通过工资待遇、身份地位的显著提升,让数学教师专心投入工作。另外,继续以减免学费、专岗培养等方式资助更多符合资质条件的学生进入师范院校等高校就读,鼓励其毕业后回到乡村教书育人。

因地制宜为乡村地区数学教育设计特色辅导资料或课程。结合乡村学生的知识结构、日常生活等实际情况,可以地级市甚至省为统筹单位,由数学教育专家、乡村优秀数学教师代表组成课程设计小组,设计符合乡村学生认知特点、易于乡村学生理解的辅导资料或辅导课程。

充分利用在线教学方式,加快优质数学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加强线上数学教学内容建设,增加乡村教师、乡村学生倾听一流数学家、名校名师讲学的机会,启发乡村老师的教学灵感和智慧,鼓舞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善数学教学方式方法,为乡村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培训机会。以县为单位,建立乡村或城乡数学教学方法探讨交流机制,为下一步的数学教学做好准备。按照科学合理的时间周期开展乡村地区中小学数学老师岗位培训并算入工作量,将师资培训作为一项提升教师素质的常规工作来抓。

深化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层次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学制为“六三三”制,与之相伴的是中考“五五开”普职分流政策,该学制及政策的施行有其历史原因。随着教育进入“后普及”时代,社会对劳动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远超当年,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口社会结构、劳动人才需求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基础教育学制和普职分流政策带来的新老问题日益凸显。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建议——

深化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层次,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新时代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

建立“长贯通、缓分流”的基础教育学制。将“六三三”十二年制改为“五二三”十年制,并将义务教育由九年制改为十年制。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形成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贯通办学体制。取消超级中学、示范性中学等建设项目,鼓励集团办学等基于多所学校水平整体提升的办学实践探索,实现十年义务教育全民覆盖和优质均衡发展。

形成“纵衔接、横畅通”的普职融通机制。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后,仅保留少数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职学校,其余具备条件的升格为高职,不具备条件的并入现有普高,或改办为以技职性课程为特色的综合高中。保留下来的中职学校可采用“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建立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学生互转机制,以及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学历转认机制。

构建“强基础、重创新”的课程内容体系。调整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结构,将数理化等学科部分艰深内容上移至高等教育阶段,同时适当压缩外语等学科课时,腾出来的学时用于增加哲学、逻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并将通识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融入义务教育各学段,为将来推行更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打好基础。

探索“广开展、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淡化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别,鼓励各类高校广泛开设面向社会需求、对接就业的职业技能型专业。有效解决缺少顶尖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缺乏接受高水平职业技能教育途径、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同时更好地满足在职人员提升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的需求。

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

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实施后,许多地方落实并不到位,教育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具体表现在:一是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二是校外培训超前超标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培训项目收费偏高,“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华北理工大学校长张福成建议——

校内校外双向发力,保证“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校内加上去

全国多地正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保障课后服务的开展,但也面临师资、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建议:一是由教育部门决策,统一延长在校时间,将课后服务正式纳入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并把课后服务时间纳入教师正常工作量,增加编制,提高教师待遇。二是“五育”并举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特别是加强国防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三是整合少年宫、科技馆、美术馆、业余体校等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公益性校外教育体系。

校外减下来

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根基有二:一是教育评价标准单一;二是校际发展不均衡,客观上使家长和学生产生对“好”学校的需求,而当下分数依然是进入“好”学校的“硬通货”。建议:第一,优化教育运行体系,改进评价标准,实现学校间的均衡,减少家长和学生对“提分”的需求。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加大对“一对一”“住家教师”等变相补课行为的查处力度,使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常态化。第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尤其要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第三,要引导教育培训向服务学生多样性学习方向发展,不再进行针对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强化培训。

推动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我们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推动美育与体育的协调化共同发展也是重要一环。近年来,全国各个学校积极落实美育和体育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足。美育与体育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健全起着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也关系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

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

统筹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一些学校的美育与体育建设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场地及器材不足的问题,对此,应当统筹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和启蒙教育。还可利用高校资源积极推动中小学美育、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推进博物馆、美术馆与中小学的联动机制,支持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合理返聘退休美术、体育教师。

提升学校优势,优化课程开发。取消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在学校开齐开足美育、体育课程。大力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编入课程。制定不同年级的培养计划,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课程领域,有机增加课时。

在美育中融入体育精神,在体育中贯穿美育思想。美育与体育的协调化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小学美育课程设置中充分融入体育类艺术作品的内容,使学生对于身体美、运动美有更为艺术化的理解和领悟。在体育教学指导中,向学生传授与运动美相关的知识,引领他们在运动中发现美好、享受乐趣。

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线长的民生工程。目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尤为显著,成为社会和一些家庭的“软肋”。部分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偏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缺少资金支持和相应政策机制,专业人才匮乏;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发展不平衡,对接机制差。

民盟内蒙古区委主委董恒宇建议——

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新理念落实到心理健康领域。结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教育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政法委、宣传部门、科协等相关单位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日常监管、服务、评估、反馈等方面的职责,确保及时有效的多部门联动。

有计划地建设学校、社会、医疗机构三支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使三者互相促进。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对心理健康教师给予更多关注;实行中小学教工全员培训,加强实操培训。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每个县区至少成立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含医院);建立和完善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弥补学校人才方面的不足。

更新观念,持续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新方法。一是落实“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理念,中小学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三是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做好重点人群在班际、校际的交接,积极推进学校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转介和后续督导。

将中学地理学科更名为“地球科学”

中学的学科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且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自然观、地球观。当前中学地理学科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学科名称与教学内容不匹配。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传统地理学,也涉及地质学、生态学、气候学等诸多理科一级学科,表现出“地球科学”的综合性特点。二是与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不匹配。在中学教育及大众意识中,地理学科被认为是文科,这与高等教育地球科学相关院系招生更偏向理科和工科相冲突。同时,中学地理学科与高等教育地球科学学科的名称也不匹配。地球科学是认识地球系统、树立正确科学观的基础,在高等专业教育和多学科的通识教育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球科学人才培养须进一步与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相联系。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鲁安怀建议——

将中学地理学科更名为“地球科学”。

在不对中学地理学科教材内容和教师队伍作出较大调整的前提下,将中学地理学科更名为“地球科学”,能够缓解当前该学科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我国公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原文链接:基础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 且听民盟组委员如何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