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甫:都兰墓葬群对于研究吐谷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公元329年,迁移到青海南部草原的吐谷浑人(辽东鲜卑族的一支),以青海为中心创建了自己的王国,并将都兰作为自己的都城。公元663年谷浑政权为吐蕃所灭,成为吐蕃王国的一个邦国。如今,整个都兰县境内,从夏日哈到巴隆之间长达200多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上千座吐蕃(吐谷浑)古墓葬,仅热水沟内不到1公里长的地方就分布着大小200多座古墓。

青海省从1982年开始就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350多件珍贵的丝绸物品证明了这个地区曾经的繁荣。国家文物局曾经把"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的发掘"列为"中国1996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都兰吐蕃墓葬群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都兰吐蕃古墓的发掘中,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的血渭一号大墓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最惊人的发现,它也是所有古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属唐代早期吐蕃墓葬。

这座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堆下有用泥石混合夯成的围墙,上面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般的柏木,整座墓葬共有9层,当地农牧民群众也因此称它为"九层妖楼"。据计算,修建这样的大墓需一万人劳动一年以上。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它动物骨骸。此外,大墓周围还分布有数十座小型墓葬。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史专家王小甫认为,吐谷浑王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它的存在不过短短300多年,但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在吐蕃王朝兴起之前,它与中原唐王朝并足鼎立。然而,有关这个民族的记载在史书上所见不多,实物证据目前也略显不足。因此,都兰墓葬群对于研究吐谷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编辑:宁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