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9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2006-10-19 中原网
“武侠”,无论是在金庸、古龙的小说里,还是在唐季礼、徐克的影片中,这两个字背后永远隐藏着一连串的含义:中国功夫、中国英雄、中国人的精神,并最终指向票房这个衡量市场反映的指数。随着中国功夫电影走向海外,“GongFu”也成为地球人都知道的概念。抱着少林拳和太极拳两尊“金娃娃”的河南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风中少林》《少林寺传奇》《武林风》等影视剧目相继推出,已形成借用“武术”打造河南影视和演出市场的产业化道路。
今年8月,在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四届年会郑州论坛上,专家不约而同提到少林功夫,认为这是河南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已经初步形成了武术产业。河南要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把少林功夫放到第一位来打造。不过,专家们也指出,少林武术文化的开发目前尚处于零敲碎打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产业链模式。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陈少峰教授认为,拥有这样一个文化品牌就要充分开发,要着眼于产业链经营,因为只有形成产业链才能创造更大的财富。此外,他还表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群是青少年,借助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推动少林武术正好符合青少年的需求。目前的一些传统文化如戏剧等,正是因为欠缺像少林功夫这样的开发形式,才逐渐式微的。
编辑:宁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