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7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2006-11-07 北京晨报
最近,网络上流行售卖各个年代的结婚证书,不少年轻人还特地购买空白的老婚书填上自家小两口儿的名字,装裱好作为一份特殊的结婚纪念。记者了解到,这些买家多为结婚或即将领结婚证的恋人,“在这种充满历史感的泛黄婚书上填上二人的名字,有一种别样的味道。”一位买家告诉记者。
淘宝网的一位卖家告诉记者,以前出售的各个年代的结婚证书多是写了字盖了章的旧物,主要供买家收藏用,销路比较好。最近,空白的老结婚证书也渐渐火起来。“有人买了填上自己的名字,挺有意思。”这位卖家建议记者买一份回去,“拿毛笔填,想填什么填什么,填好了可以装裱起来挂墙上,还可以送给女朋友作特别的结婚礼物,用处很多。”这位卖家同时透露,自己的货都是从旧物市场或古书市场上淘来的,并强调绝对“保证是古物”。记者看到婚书标价不一,有些只卖二三十元,也有卖两三百的,五六十年代的婚书价格多在100元以上。出价最昂贵的是一份江西赣州卖家出售的“三十年代苏区结婚证”,标价8800元,但已经写有名字,无法填上自己姓名,只能供收藏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认为,这种行为是年轻人出于对过往年代的好奇,因而对那个年代的文物有一种收集的渴望,甚至“冒充”过去时代人,直接玩起“角色扮演”。
在过去的结婚文书上随意涂写会否涉及损坏文物?夏学銮则认为,没有签名盖章的结婚证书虽然也是历史旧物,但没有实现结婚的象征意义,因而构不成文物,这种行为也构不成文物损坏。
编辑:宁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