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祭奠战争,用热血挽救生命:记歌舞剧《南京1937》北大公演

“战争是可恶的,为了消灭战争而战争是可歌的”——掷地有声的闭幕词,凄宛而又绵长的背景音乐,长久不息的掌声,默默停留久久不愿离去的师生,这一切便是大型原创歌舞剧《南京1937》结束时的场景。

3月7日晚7点30分,歌舞剧《南京1937》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演。此次是该舞剧首次在首都高校公演,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各院系以及首都各高校学生代表1000余人观看。歌舞剧穿越时空,真实再现了60多年前的那场人间悲剧,也把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美国女教师魏特琳两位伟大女性的善良以及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恨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被演员的精彩演出深深打动,泪花与掌声表达了大家对这两位用生命“祭奠战争”的女性的敬仰与追思。

歌舞剧《南京1937》取材于真实的故事,以张纯如追寻被誉为“南京活菩萨”魏特琳的命运历程为主线,讲述南京大屠杀遇害者、救助者和幸存者的命运冲突。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发现了曾经救助4万中国民众的美国女性魏特琳的日记。日记中,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让张纯如震惊,为展示真相,她倾尽全力完成了被忘却的《南京大屠杀》,但自己的精神却陷入了极度抑郁之中,最后自杀身亡。

明妮•魏特琳女士,中文名字华群,中国人称她“华(黄)小姐”,祖籍法国,生于美国伊利诺州,毕业于伊利诺大学。1912年9月来到中国,曾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长。1919年—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教务主任和教育系主任,并两度代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她留守学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和救济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在南京大屠杀之后,她还在金女大(南京师大前身)里继续收容那些失去丈夫和父亲的年轻姑娘,开办职业班,授以生活技能,并救济了无数家破人亡的妇女,以让她们重新生活。由于战争给她的精神造成了极大刺激,1940年她患上了精神忧郁症。回国疗养后,她在离开南京1周年的日子,打开了厨房的煤气自杀。

编辑:君扬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