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之锋第四场: 掌声稀疏对抗少,辩题“愁煞”两拨人

4月6日晚,“北大之锋”辩论赛第四场——社会与化学的对决上演,正方社会学系以5:0比分大胜。比赛中双方正面交锋较少,气氛比上一场大大回落。

正方社会学系持“大学生坚持理想主义比坚持实用主义更重要”观点,他们首先给出了理想主义的定义:立足现实而不满足于现实,着眼未来,追求更高境界。而反方则将实用主义解释为“信仰—行动—效果”,即在信仰的指导下采取行动,在行动中产生效果,同时效果反馈前两者。

辩论中,正方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责任,列举科研学者、大学生志愿者等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反方则借鉴实用主义流派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进行说理,比赛过程中掌声稀疏,即使在自由辩论阶段也未能形成明显的对阵局面。

“选题不合适,制约了双方选手的发展。双方各持一套体系,各说各话,”评委邓峰赛后说。

评委梁云祥在赛后点评时也指出:“辩题本身不是特别好,理想主义的对立面应当是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在中国人印象中本来就有贬义,这使反方无形中处于劣势。”

本场最佳辩手——社会学系四辩郑晓娟认为,选题不太合适,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不是矛盾的概念,不应对立起来。

梁云祥评委同时也说,选手的总体表现不错,但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逻辑性不够强等不足。邓峰指出,双方立论较好,能够自圆其说,但是过于拘泥于防守,进攻上较为薄弱,这也是比赛缺少交锋的原因。(北京大学新传通讯社)

点击进入北大之锋辩论赛网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