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云教授漫谈“从千年极寒到哥本哈根”

今年初,热浪袭击欧洲,俄罗斯遭遇大火;十月份,北方天气急剧转凉,寒风刺骨。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千年极寒已然降临!”引得人心惶惶,众说纷纭。千年极寒是真是假?全球气候异常是否已然成为生存威胁?人类正在面临着什么样的气候难题?未来,真的会像电影描绘的一样吗?

11月13日晚7:00,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著名气象学家胡永云教授在二教405畅谈当今气候问题——“从千年极寒到哥本哈根”。

千年极寒真的存在吗?胡永云教授认为,千年极寒的说法并不科学。除去媒体断章取义歪曲科学家原话的因素,仅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千年极寒也是个谬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洋流中断或流速大幅降低导致欧洲气候在几百年内低温的“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是一种极地寒冷气候下生长的植物,在欧洲发现了大量化石,说明欧洲曾极度寒冷),但是从一般的角度看,大洋环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海水的密度比较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中断,即使发生,也需要至少十万年的缓冲过程。

那么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会不会引起千年极寒呢?胡永云教授指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就像跷跷板的两极,是此起彼伏、周期性交替出现的。近几年的观测数据显示,这两种气候现象的作用都比往年弱了。同时,由于这两种现象主要是依靠大气运动产生影响,由于大气波动有固有的传播方向,因而对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以此说来,厄尔尼诺-拉尼娜与‘千年极寒’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于今年10月全国普遍的大幅降温,他给出的解释是:“主要还是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而且经过时间的证明,这种现象是短期的,属于正常的天气现象”。

既然“千年极寒”并不能算作是当今的气候问题,那么是不是人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类正面临着更严重的气候威胁——全球变暖。胡教授说:“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提高的程度尤其明显。”胡教授用直观的数据图标、照片和全球气温模型证明自己的观点。全球正在变暖,正在成为一种威胁,然而由于现实中各国政治的限制,人类很难就遏制全球变暖采取一致行动,即使是寄予了无限希望的哥本哈根会议,也是不了了之。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哀。胡永云教授指出:“气候问题十分敏感,关系到各国政治和经济利益。但是作为科学家,我认为人类还是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理智客观的对待。”既不能一味的回避责任,也不能过分夸张。毕竟,这关系到我们共同的未来。

嘉宾介绍:胡永云,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气象学家。荣获2009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气候动力学、大气环流、臭氧层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古气候和行星大气。 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96年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前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工作。2004年7月回北京大学任教授至今。

 

编辑:素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