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5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 陈嵩焘
清晨,一支40多人组成的小队安静地行走在未名湖畔弯曲的小路上,秋末的晨风吹起依然泛绿的柳条,吹皱了未名湖清澈宁静的水面,风直扑向行人的脸,可以觉出一丝快要入冬的微凉。日光顺着博雅塔灰色的塔檐,温柔地洒在小队里一行人的身上,照着他们黄色队服上的两个字——“戈9”。
这支40多人的队伍参差不齐,他们有的正值青春,有的已过中年,有的甚至带上了孩子,一家三口加入到行进的队伍中来,但是他们都拥有同一个身份——北大光华人。他们中有的是全国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光华之队的队员,而他们更愿意称呼彼此为“戈友”。戈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周末的清晨,和光华的同学们一同聚集在北大校园,扫净园子里的垃圾陈杂,为燕园梳妆打扮。
北大远不只有一支像这样默默地保护着校园环境的队伍,清晨的校园环卫工人、助理学校的环保小队、学校各院系和各职能部门的环保志愿队伍都在尽自己的努力保护着燕园的美丽清洁。大美北大,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的校园美容师。
戈壁精神 环保绽放北大光华
“第二次‘光华之队’戈友校园徒步垃圾清运环保活动将正式启动……期待你和家人孩子的参与,和我们一起挽起袖子,拂去燕园美丽容妆上的岁月尘埃……让我们从点滴做起,让燕园绽放光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特约教授厉伟,85年从北大毕业后始终关注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为资深戈友和北大校友,他也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在18日晚将这条信息转发给了所有的光华戈友,他们以名字接力的方式传递着这条信息,鼓励着更多的戈友和光华人加入到“北大美容师”的行列中。
刚从第八届“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中归来的厉伟,没有来得及多休息几天就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组织并亲自参与了这次“光华之队”的校园环保活动。谈起“光华之队”的成立组建以及第一次环保活动的开展,厉伟用透着兴奋和喜悦的声音,讲述了“光华之队”诞生的故事。
王恩哥校长在一次席间谈话中,聊起了改善北大校园环境,建设绿色校园的想法和期待,敏感的厉伟不禁心有所念——“为什么我们的戈友能够在茫茫戈壁中徒步行走,一路环保,却不能为北大的校园环境做出一点点微小的贡献呢?”经受了戈壁洗礼的厉伟,萌生了组织“光华之队”服务校园环境的想法,而戈壁挑战赛重走玄奘之路“醒觉人生,主动生活”的理念也暗暗地埋在了“光华之队”的服务行动之中。
偶然的契机里深埋着必然的因果。一年一度的国际商学院隔壁挑战赛已经成功举行了八届,它将自我挑战、团队合作和精英阶层的责任与担当融入到茫茫戈壁一百多公里的徒步行走中,每支由商界精英组成的队伍都要在四天的时间内用最迅速最安全最环保的途径重走玄奘之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感受戈壁并走出戈壁。北大“光华之队”没有缺席任何一届赛事,厉伟所在的“光华戈八之队”更是取得了骄傲的成绩,而一路上的环保理念也深深扎进了每个戈友的心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北大人要是连自己学校里的环境都打扫不好,还能干成什么大事?而像这样清洁环境的小事才真正应该从北大人自己做起!”厉伟从来不觉得商界的精英们、北大的骄子们做这些简单的小事是大材小用,他用戈壁的精神告诉北大的学子们,真正的人才和精英需要从小事做起,而“光华之队”的环保行动就是在用实践告诉大家,小事必须做且小事也可以做得如此美丽动人。
在光华管理学院蔡洪滨院长、张志学副院长的带领下,40多名同学和戈友们清扫出长期堆在未名湖畔后山的垃圾,清洁了莲花池、红湖、朗润园部分区域及周边的环境,顺利完成了此次活动。清洁后的校园显得更加美丽,厉伟希望能有更多的北大人自觉保护校园环境,加入到“光华之队”环保接力的队伍,展现一个拂去了尘埃真正美丽的燕园。
醒觉人生不仅是在自我修养中发掘到真实的自我,更要在生活中启迪身边的人去发现并创造生活中的美丽;主动生活不仅体现为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更是主动将自我与身边的自然、社会环境相联系、相补充的乐观选择。“光华之队”的队员们或俯身捡拾,或横帚劲扫,他们敏捷的动作和脸上的微笑似乎在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醒觉自我,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美景;主动生活,投入到燕园美丽的怀抱,感受美丽与快乐。
志愿清扫 师生共建大美北大
除了心系北大、热爱校园的校友们,燕园美容师的队伍里更多的还是每天生活学习在园子里的北大师生们。
北京大学学生助理学校早在上个学期的清明节前后就组织了第一次“未名湖清扫”活动,活动得到了北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很多学生都希望这样的清扫活动能够长期普遍开展下去,学生助理蔡柠檬真诚地表示,保护校园环境不是一时的作秀而应该是长期的坚持和热爱。于是这场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的环保行动,在众人的支持中成为了助理学校每周必行的传统。
北京大学助理学校秘书处11级本科生马柯见证了“未名湖清扫”活动从偶然的自发行为变成了制度的传统活动。一年多的时间里,马柯一次不掉队地带领学校的学生助理们,联合各院系和各职能部门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到“清扫未名湖”的行动中。少时十几人,多时四五十人,无论人多人少,志愿者们都会在周末来到未名湖畔,悉心保护着北大的眼睛——未名湖就像是北大的眼睛,只有眼睛变得明亮,才能看得更远,得到更多人的瞩目和喜爱。
“未名湖是北大的地标,是北大的灵魂所在,如果我们连地标都爱护不好,那不是给北大丢脸么?”马柯像所有热爱北大的少年一样,对北大的园子尤其是那一汪清澈的未名水抱着崇高的态度。虽然每一次清扫都相当疲惫,而清扫过后总免不了产生新的垃圾,但是马柯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他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相信“如果每一个北大人都能够看到我们的工作,参与到我们的行动,都用自己的热忱和真心去保护好校园的环境,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变得十分美丽。”
面对始终不能很好解决的校园生态环境问题,马柯真诚地表示,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内心深处爱护好学校的环境,而学校也应该在增设垃圾桶、合理设定垃圾桶位置、加强学校环卫力量等硬件措施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像马柯一样的北大学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对未名湖、博雅塔以及北大的校园倾注了真挚的情感,这片园子承载的不仅仅是他们年少时的梦想,更成为了一种精神世界的象征。也许对于每个人,它蕴含的意义不尽相同,但是它必定连接着一个民族激荡着进取与挣扎的历史,连接着学术的纯净和崇高,连接着一届届青年学子无限的向往和整个国家无限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这个思想的引导下,“大美北大”的理念应运而生。“大美北大”的理念始终离不开美丽的校园生态环境,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创建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大美北大”建设中不能缺少的环节。
身处校园的北大师生,是校园环境的第一检测者,是美丽校园的天然享受者,更是校园环保的主力军和校园建设义不容辞的监督者、建议者。校园环境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屋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寄托。9月9日,北京大学工会组织开展教职工“校园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分别对未名湖区、后湖地区和燕园西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清扫;“光华之队”戈友校园徒步垃圾清运环保活动已经成功开展两次,并正在成为一项光荣的传统;助理学校的学生助理们仍然会每周相约未名湖,清扫垃圾,保护环境……还有很多很多的师生,他们在为热爱的校园默默地作着贡献,他们是未名湖畔可爱的“校园美容师”,而他们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自发成为北大校园无须冠名更不必强制的环境“美容师”。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